了”就撤了,意思意思。
宋朝科舉實行糊名法,糊名就是我們現在的密封,你的姓名、年齡、籍貫、性別都擋上,嚴格保密。到了明清還得謄卷,考官看不到你的親筆捲子,他是由十個中書舍人給抄一遍,考官看到的筆跡全都一樣,以免萬一我的學生我認識他字跡,就給個高分。當然那作弊的方法也多了去了。
在錄取名額上,宋朝比唐朝增加了。特別是宋太宗他在位20年,錄取的進士超過唐朝三百年的。唐朝一次錄三四十個,三年一次,宋太宗是一次錄五六百,年年考。三年一考很難,全國好幾千萬人,讀書的就算有幾十分之一的人也好幾百萬,三年一考錄取那麼幾百人,很難辦。結果宋太宗在位的時候老開恩科,今年我生了一個胖兒子,我高興,今年科舉開恩科。明年我又生一個,再開。後年娶一個小媳婦挺好,接著開,再後年我們家那樹上長靈芝了,他老有事兒。恩科一般都皇上整壽的時候,今年不應該科舉,但我整壽,就開一個恩科。1894年沒有科舉,但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朝廷就開了恩科。這就為各階層讀書人進入仕途開闢了道路。
唐朝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能科舉,白丁子弟不行。到了宋朝農民都可以去參加科舉,商人子弟也可以參加。只有犯人的孩子和娼優的孩子不行。 過去小孩念私塾,老師教你念:“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說的是讀書就能科舉當官,讀書的品格是最高的,那你還能造反嗎。所以真宗皇帝御製《勸學篇》勸士子們“六經勤向窗前讀。”你幹嗎要讀書呢?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車馬多如簇。”你只要唸書,什麼玩意兒都有:黃金屋、顏如玉、車馬簇、千鍾粟。
今天也一樣,也是“六經勤向窗前讀”。英語、數、理、化、生、史、地、政,正好六個。你連大學都沒上,你就看超市缺不缺扛貨的。大學沒畢業工作都找不著。你讀大學的,黃金屋、顏如玉、車馬簇、千鍾粟。不讀,鐵皮屋、柴禾妞、棒子麵、腳踏車。
宋朝的科舉制等於是擴大了政權基礎,這麼多個人都讓你給吸入到朝廷裡來。但是官本來就夠多了,你還把這麼多人都招來,招來你就得讓他做官。做官你就得給他錢,北宋的知識分子待遇那麼優厚,給錢還不能給少。所以造成一個結果,冗員,官吏多而雜,這幫人就更不地道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4 多餘的官兵多餘的開銷
“餓”向膽邊生
到了北宋初年中期,發生了很嚴重的社會危機。
唐以後田制不立,沒人管了,百姓有多少地就給國家交多少稅,沒地的就甭交了。而到了宋,北宋太祖皇帝是高幹子弟出身,他當上的皇帝是因為趁著人家孤兒寡婦篡的權嘛,所以他不瞭解民間疾苦,他也沒見過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所以北宋還是不給老百姓分地。
特別是北宋皇帝有這樣的一個認識,宋太宗說:“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尓。”有錢的人越多越好,正因為有錢的人多了,國家可以徵稅呀。你說的那是美國,美國的個人所得稅60%是年收入十萬美元以上的這些個大款們交的。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工薪階層交的,你說讓那公司老總交個人所得稅,他交什麼呀?他把自己工資定到1600,不夠交稅標準。你那飛機頭等艙你月工資1600買得起嗎?他肯定花什麼錢都走公司賬,我月薪1600,不交個人所得稅。這在國外是非法的,比爾?蓋茨每月工資400美元,你信嗎?
為富者不仁,所以中國不可能指著有錢人為國家出力,北宋也這樣。造成的第一個社會危機就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大,差距越來越大。富人有彌望之田,窮人無立錐之地,到了這種地步國家還不管,你不管這個貧富矛盾,最後矛盾就指向了政府。
第二,百姓被地主剝削得飢腸轆轆,就得被逼造反。農民沒得吃那行嗎?他肯定反抗。
第三,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冗官就是養的這官太多沒用。冗兵,北宋養兵的目的是為防止內患,宋太祖認為“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我養兵的目的就是讓你別叛亂,有叛民而無叛兵。結果每逢荒年政府都派人到災區去募饑民當兵。那你這個部隊等於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兵全是饑民構成的。過去有這麼一個口號叫“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我一豎旗就有人來,吃糧。不是來保家衛國的,要吃不著糧,就譁變了。
所以北宋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