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成這個任務還真的是困難不少。

10月27日,下午下課後,我帶了些從翠希店裡買來的糕點,去看望了養老院的老人們。院長一見到我除了對我經常來幫忙表示感謝之外,還對我大發感慨。現在養老院裡的老人越來越多,大有人滿為患的趨勢,人手也越來越不夠用,經常是一個看護人員要照顧好幾個老人,而且物資開始緊張起來,去年的日用品在市場上還比較富餘,可今年要買那些襪子、襯衫之類就比較困難了,連肥皂這樣的小東西都要花很高的價格才能買到,養老院的經費變的很拮据,將來的日子可怎麼過下去啊……

離開養老院,院長的話我仍在耳邊,卻不免在心中盤算了起來:從39年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現在已經有2年多了,德國本土的礦產資源並不豐富,象石油、鐵礦等資源全都是依賴進口,佔領了很多歐洲國家後,也大多從這些國家中獲取。但是上千萬的部隊所必備的軍需用品的補給就是一個極為巨大的數字,這還不包括那些先進武器所需要的各種燃料等物品。

德軍初期節節勝利的時候,這些事情可能無法預見到,短期內這些東西可以傾舉國之力維持,但是長此以往,後方百姓的生活和整個國家的經濟必將受到嚴重的拖累,物資、資源、金錢的大量消耗又豈是歐洲這些國家人民能承受的呢?

現在連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都已經逐漸顯現出這些弊端,那麼作為德國政治中心的柏林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長期的戰爭使得人口急速的下降,男性服兵役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原來55歲以上的男性可以免除兵役的優待,現在也變地岌岌可危。

士兵在前線的不斷死亡,後方兵力的補給開始力不從心,德軍徵兵時並沒有照顧獨子的政策,於是因家中獨子的死亡而絕了後代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最終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進養老院,由國家統一照顧;二就是獨自面對死亡。

面對養老院的日趨困難我的確無能為力,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儘可能的抽空常來這裡幫忙,或者叫上維羅尼卡一起來,但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我在這裡留學的費用都是父親預先就留給我的,加上平時在學校裡有機會勤工儉學和生活中也一貫節儉,這些錢還有很多的剩餘。叔叔因為是前奧地利皇室的貴族,即使沒有了封地,但是生活過得還是比較富裕的。對於維也納物價上漲和物資的緊張,我們雖然也感覺到了,但是短期內的生活還是可以承受的。戰爭在近階段裡看情形根本無法停止,那麼以後還會不斷出現的各種弊端,我們還有能力承受嗎?

我腦海中不斷的思考著這些問題,想著想著就走回到了家門口。拿出了今天的報紙,望著上面的頭條“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破蘇軍彼列克普地區防線,開啟了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大門……”,我無奈的搖了搖頭,又是捷報啊,看來城裡的狂歡又要延續下去了。

這些天報紙上登的都是中央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的訊息,沃爾特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一點訊息都沒有,除了他剛走後來的那封信之外,我再也沒有接到他的來信,而我寄給他的信送走都已經有一週了,也是毫無迴音,每天的信箱裡除了報紙沒有任何能讓我歡喜的東西,真的讓我很擔心他在前線的具體情況,是被困了,受傷了,還是……我拿著報紙,無力地倚靠在門邊,腦子裡全是他,沃爾特……

雖勝猶敗

一直沒有見諸報端的沃爾特所在的北方集團軍群實際上是在蘇聯迭米揚斯克附近受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一連好幾天部隊都忙於應付蘇軍時不時突然襲來的戰鬥,加上大風雪的侵襲,原本氣勢如虹的攻勢被迫停滯不前。

為此,北方集團軍司令勒布元帥以及他下轄的幾個叢集的最高長官都被希特勒嚴厲的訓斥,希特勒不聽這些高階將領們對戰爭環境惡劣等客觀因素的解釋,也不顧陸軍指揮部裡參謀們的勸說,下了死命令不允許任何德軍在一個陣地上停留,必須加緊進攻的步伐,並全力配合中央集團軍在嚴冬正式來到之前拿下莫斯科。

早在10月10日,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結束亞述海沿線的戰役後,德軍陸軍軍需部長瓦格納就已經向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提交了報告,主要內容是軍隊補給嚴重不足——其中最缺乏的就是食品、人力和機動車的燃料。

由於戰線的不斷加長和風雪等原因,補給車經常無法按時將這些裝載著麵包、黃油、香腸等高熱量的食物及時送到士兵手中,前線計程車兵已經無法保證一日三餐,這也就意味著士兵們將餓著肚子參加戰鬥,體能消耗更加巨大。

戰場上各部隊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