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聯儲金庫中的黃金,這些黃金只有5%是美國政府的,其餘都是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黃金儲備。20世紀大部分時間中,所謂各國政府與機構之間的國際黃金轉移無非是美聯儲金庫中的一個房間轉移到另外一個房間。發行銀行券的銀行提供的信用,事實上有國家的信用作為後盾。金融家經營的是信用本身,而銀行券不過是流通的信用符號。英格蘭銀行是用自己的銀行券發放它的一切貸款的。即使在最普遍最強烈的不信任時期,銀行券的信用仍然沒有動搖。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這種價值符合實際是以全國的信用作為其後盾的。

歐洲和平的基礎:英鎊霸權的確立

金匯兌本位之下,英鎊價值十分堅挺,從181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黃金的兌換率都保持了穩定。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英格蘭銀行堅持以匯票原則發行英鎊。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英鎊是透過匯票貼現流入商人手中,當匯票到期時,商人手中的英鎊則流回英格蘭銀行。因此,英鎊不會過剩。第二,英格蘭銀行堅持流通中的英鎊可自由兌換原則。在英鎊自由兌換的情況下,由於政府借債、空頭匯票導致的英鎊過剩能兌換成黃金流回英格蘭銀行。

當時的英國是世界工廠,全球其他國家都大量購買英國工業品,這就需要用英鎊購買。信用是英鎊全球化的基礎,英鎊等同於黃金卻又優於黃金,英鎊可以生息,而黃金卻不可以,擁有英鎊好於擁有黃金。19世紀,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遍及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陸板塊,統治著世界上3億多的人口。當時英國當局雖然沒有要求殖民地國家使用英鎊,但是通常都要求對方使用100%的英鎊準備金,由英國政府對儲備支付利息。英鎊成了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40%以上的國際貿易用英鎊結算。不僅英國的殖民地,許多其他國家都樂於將英鎊作為本國的儲備貨幣,這成就了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

英國以黃金做準備金,發行可自由兌換黃金的英鎊。這樣,英鎊的信用非常好,再結合其便於攜帶等特點,可以直接等價於黃金。其實,人們並不在意英鎊一定能隨時兌換成黃金,而是在意於英鎊能否隨時買到等值黃金所能購買的商品,因此英國並不需要兌現所有的英鎊,而只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黃金準備就可以了。這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與此相應的,是英國獲得鉅額的鑄幣稅。換句話說,由於英鎊成為了世界貨幣,英國只要源源不斷地印刷鈔票來滿足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外匯大量儲備和交易需求,就可以為英國換回巨大的實物財富。憑藉英鎊世界貨幣的體系,當時的世界經濟,取決於英鎊的張縮。在黃金供應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下,英鎊作為世界貨幣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

當時的英國是國際資本供給的最主要來源國,直到1914年,它還佔全部資本輸出的43%的份額。倫敦是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各國同英國的經濟往來以及它們之間的大部分商業關係都需要透過率先實行金本位制的英國籌措資金。

英國的國力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已走向衰落,它在經濟、軍事方面的實力已落後於美國、德國,甚至法國等西方列強。雖然英國工業實力相對美國、德國而言處於不斷下降之中,對外貿易也長期處於逆差地位,但其國際收支卻能長期維持順差的有利局面。

究其原因,英國主要是利用英鎊的特殊地位,獲取了大量的鑄幣稅,“使得英國的黃金儲量遠遠低於其對外國的短期負債”,因而英國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和貸款,而鉅額利潤和利息的回報加上其他海外服務業方面的收入,不僅彌補了對外貿易逆差的差額,還進一步壯大了英國的經濟實力,從而延緩了英國霸權的衰落。

在英鎊霸權下,世界各國等級分明,秩序井然。英國位於最中心,它是世界工業與金融資本的提供者,國際規則的制定者與執行者。歐洲的法國、德國以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個小國緊緊圍繞著英國,結成了世界工業、金融和貿易的核心利益集團。而從地中海到亞洲,從拉丁美洲到非洲的專制統治者則充當著核心利益集團的中間代理人的買辦角色,當地的人民則成為英鎊霸權下的犧牲者。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東側,有一塊俗稱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這塊面積區區2。6平方千米的土地便是大名鼎鼎的倫敦金融城。19世紀的倫敦金融城已初具規模:國債市場、票據交易的貨幣市場、英格蘭銀行等全國性銀行體系。隨著英鎊的增值,倫敦金融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金融城中那些金融家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