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聽說秀賴即將在醍醐三寶院仁王門舉行法會。三寶院乃是已故太閣為賞花而建,極盡奢華。家康誇獎秀賴:“不忘乃父,其誠可嘉!”

然而這是否也是一種攀比?家康這個念頭並非無中生有。一個月前,高臺寺落成之時,整個京城都在議論高臺院的賢德。當然,這些事對如今的家康來說,都只不過是吹過心頭的微風……

現在,家康最感興趣的是兩件事,一是和藤原惺窩薦給他的年輕儒者林道春談天,另一是擴大交易。

林道春的確值得舉薦,他的言談充滿令人愉悅的機鋒,總能準確抓住家康提問的核心。承認人乃萬物之靈,才能為教化提供根基。要開闢新的天地,就要先有尊重賢良的虔誠之心——二十多歲的林道春,似在手把手地輔導六十四歲的德川家康。

“這些我同意。我從年輕時,就認為人人皆有佛性。”家康表示贊同。

林道春卻又說出了一句讓人意想不到的話。他毫不畏懼地問家康,是否打算將那些迷失方向、提著血刃在亂世中游蕩之人,改造成聖人。

家康苦笑。他知林道春想說什麼,但也非常清楚,並非所有人都能成聖人。無論善惡好壞,人都得思索、存活,這是老天的眷顧,以讓個人才智足以衝破混沌。固執地堅持己見,乃是對天意的違抗,由此,學問分出了不同派別。家康剛一說出這些,林道春就和他嚴肅地爭辯起來,與其說是爭辯,口氣更像是在教訓稚子。

“大御所下決心做些什麼吧。人啊……”說到這裡,林道春苦笑一下,“即使您想讓天下人都成為聖人,卻只些須幾人能夠。雖然如此,仍可從這幾人開始,有所作為。在教化方面應多投入些,沒有熱情的教導如同腐魚,只會帶來毒害,無法滋養身子。”

家康覺得,這種充滿活力的熱情彌足珍貴。林道春說得確實有理。能引領時代之人,做事之前必會經過仔細選擇,以免出錯;然而一旦下定決心,即會全身心投入。

“好吧,那就這樣辦,把日本人都變成聖人!”聽家康這樣一說,林道春第一次備感輕鬆。“為了將東海之地變為聖人之國,林道春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大御所。懇請大御所能給世人做個表率。”這是太平時代的過活方式,對於那些只知靠刀槍討生活的人,須先讓他們知,還有其他的生存之道。

但林道春對家康的“交易第一”並不看重,“在下以為,大御所恐應好生反思,已故太閣為政,最欠缺什麼?”

聽他這麼一問,家康頓時被勾起了興趣,不由反問:“先生認為,他缺少些什麼?願聞其詳。”

年輕的道春昂然道:“禮。”

“禮?”

“太閣和大御所同樣具有熱情,希冀天下統一、太平。然而‘和’與‘禮’共存,才能打造堅固的根基。在下以為,太閣並未認識到這些。”

“哦?”

“聖德太子教誨後人以和為貴,但把此言分開理解,實為大謬。太子的教誨裡面已經明示,維持‘和’必不可缺少‘禮’。”

“嗯。要把在戰亂中長大的粗魯之人變成聖人,必先教會他們知禮。但是先生,我想還有一事比這更重要,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

“在下以為,二者缺一不可。無奉禮之心,衣食豐也不知滿足,因人慾無限之故。小人常慼慼,太閣栽培起來的大名與將領,在太閣故去後並未攜起手來。”

家康點頭不已,“先生是說,您對我的富國之策存有異議?”

“是。頗有異議。透過促進交易來興國富民,本身雖是極好的善政,然……”

“僅僅如此還不夠?”

“不夠。豐衣足食後卻亂了天下的例子,古往今來不勝列舉。衣食不足亦不失禮儀,教化若不能及此,百姓富足之後,反而可能欲心膨脹,最終引起天下震動。故在下以為,大御所應佈告天下,端正禮道,使禮節與富國並行,方為長遠之策。”

家康完全清楚道春想說什麼,秀吉公確是因此而敗。秀吉公的“禮賢下士”天下聞名,和誰都不分上下地稱兄道弟,雖然帶來了一股新風氣,人卻未必真心臣服。他培養了部下的霸氣,也導致了部下放縱冶遊和目無法度的惡習。太閣故去未久,部將便分崩離析。這正是由於他不重林道春所言的“禮”。家康已明白此理,遂道:“謹記先生教誨。富國乃有禮之富,‘無禮之富不能成富’。”

“財富未能使人安樂,反而致人放縱,擾亂世道,此必是大御所不望看到的。”年輕的林道春反覆對家康強調“禮”之重要。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