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信他們的話,站在外邊看著鞭炮徹底放完了,才回得屋。
其他人已經陸續落座了,大姑父問起劉家賣茶葉蛋的事:“我們鎮上也都聽說了,說是岳父家在好幾個鎮賣雞蛋,生意很不錯的樣子。”
蔣氏便好奇的問:“他們也知道咱們家?”
大姑父笑道:“他們倒不知道,只是說松林鎮下邊的一個村,供了孫子在青山書院的那一家,我一琢磨,整個松林鎮,除了鎮上幾戶人家,底下的村子裡,就只有咱們家延寧在青山書院了,這才猜測是岳父家。”
劉青聽得眼神閃了閃,看來她還是大意了,這個時代交通不發達,也沒什麼通訊,可是人們口口相傳,八卦傳播得也快,連永寧鎮的人都聽說了這事,恐怕江州城也有流言了罷?
好在家裡已經想到了應對的辦法,等過了元宵開張賣茶葉蛋,就不是他們劉家的生意,即便上頭派了官差過來查,也沒什麼把柄,真要怕惹事,給官差孝敬點銀錢,多半就解決了。
劉大爺臉色也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笑容,想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便點頭笑道:“原來是這樣。其實也就小打小鬧,換點錢貼補家用,你們也知道,延寧今年就要下場考試了,需得準備好些東西,家裡壓力也大。不過快到開春了,地裡也要忙起來,還要去鎮上賣茶葉蛋的話,咱們家人手就不夠了,因此我們商量了一下,乾脆請村裡人都來幫忙,他們自家養的雞蛋也不好賣,還不如都收集起來給咱們家,賺的錢一起分,往後地裡的活,也能請他們幫襯著。”
大姑父提起這事的本意,也是為了提醒劉大爺。大侄子今年就要參加科舉了,他家離縣裡近,鎮上也有在青山書院唸書的,都說他大侄子學問好,最得書院的先生喜歡,是此次科舉裡最有希望考取功名的,到時候大侄子成了秀才,甚至是舉人老爺,他當姑父的也跟著面上有光不是?
因此大姑父對劉延寧很是關心,自然不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鏈子。
此時見岳父家已經有了對策,大姑父才放下心來,笑了笑表示他放心了。
小姑一邊哄著情緒不太好的小兒子,一邊好奇的問:“爹,娘,你們是怎麼想起賣這種雞蛋的?聽說好幾文錢一個,就沒人跟著學嗎?”
蔣氏笑道:“這問題你們要去問青青,也不知道這丫頭怎麼琢磨出來的。別看她年紀小,比起吃的,咱們家還真沒人比得上她。”
“也不是沒人學樣過。正好延寧有兩個同窗,就是從京裡來的,聽說京裡的大戶人家,都愛吃這個,他們管這個叫茶葉蛋。就有人聽了這名字,在家用茶葉煮雞蛋,可咱們家除了茶葉,還加了好些香料調料,有些他們見都沒見過的,哪裡能做得出這個味道來?因此大半年了,也就咱們一家在賣茶葉蛋,他們都學不來。”
小姑問這個,純屬是好奇,並未有打聽秘方的意思,因此聽到這話,她便把注意力轉到劉青身上去了,抬頭看向劉青,笑道:“我先前下車時,第一眼就瞧見青青了,穿著粉色的花襖子,一張小臉又白又嫩,比我在城裡瞧見的姑娘還出挑些。我還在想,咱們傢什麼時候有這麼標緻的姑娘,長得跟花兒似的?沒想到原來是青青!真是女大十八變,小姑都險些認不出來。”
“你這張嘴,還是這麼油滑。”蔣氏面上閃過一絲自得,笑罵道,“青青跟延寧長得那麼像,要是認不出來,你這個小姑就白當的了!”
劉青實在是憋不出臉紅羞澀的樣子,又見小姑說話爽利,便笑道:“村裡還有人說我長得像兩位姑姑了,小姑這不是把自個兒也誇進去了嗎。”
聽到這話,小姑還真仔細的看了幾眼劉青,煞有其事的點頭道:“還真有點像,青青的嘴和下巴長得像我。”
“誇完青青又來誇你自己了?不害臊。”
“青青如今長開了,確實越看越標緻。”劉大姑也十分認同的點頭,只是想到一家子光誇劉青去了,未免冷落了旁邊的大侄女,忙補了一句,“雅琴也是,姐妹倆都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大嫂和二嫂有福了。”
剛巧李氏和王氏端了菜進來,王氏沒聽到先前的對話,只聽到這裡,心裡十分舒坦,不免對這個大姑子很是滿意。
劉大姑補這句話,倒不是為了王氏,她是見大侄女也這般大了,姑娘家都不服輸,她們只誇二侄女,難免叫大侄女心裡失落,再說她兄弟還坐在這裡,就算看在兄弟的面子上,對侄女們的態度,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不過劉大姑不比小姑,她在孃家時是長女,嫁去婆家又是長媳,自小穩重慣了,如今她婆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