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精良的山東軍根本不開城門,就是他拿著聖旨在城下叫死了也是無用,陝西總兵賀人龍則是帶著一群官兵到城下叫門,結果城上的山東兵直接打下一排火槍。
如此情形之下,孫傳庭也不敢蹦達了,山東軍顯然已經發出了警告,若還是不顧警告,下場如何可想而知。
山東軍的虎鬚,可不是他孫傳庭能夠捋的,雖然孫傳庭生性桀驁,但並不代表著孫傳庭無腦,這一點孫傳庭心中還是很很明白的。
此番清君側,趙巖可謂是全面勝利。
遼西官軍按兵不動,宣大官兵在盧象升的統領下,又遊離於雙方之中,即保護明皇,亦支援趙巖組閣。
朝廷能調動的兵馬,除了薊遼官軍、宣大官軍,只有孫傳庭手中的十三萬大軍,然而這十三萬大軍卻無法抽調。
因為李自成等流賊在陝西還未被消滅,此番入衛也只能抽調三萬兵馬,孫傳庭之所以如此,一是忌憚流賊,二是他手中的各路官軍良莠不齊,十幾萬人出陝勤王,路上的後勤就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只帶了三萬最為精銳的兵馬。
出發前,孫傳庭預測,薊遼官兵、宣大官兵,再加上他手中的三萬人,若是齊心協力,擊退趙巖定然沒有什麼問題。
因為趙巖此前已經是接連作戰,不僅在遼東、朝鮮與建虜大戰,而且傳言還出兵征討倭國,再加上之前西進數千裡擊剿流賊,定然兵馬疲憊、兵力不足。
但讓孫傳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趙巖這一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朝廷各路官軍竟然戰都不戰,唯有京城的京營抵擋。
薊遼官軍不管不問,宣大官軍雖是出兵,但已與趙巖達成協議你,以他的三萬兵馬,此番想將趙巖擊退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讓孫傳庭較為安心的是,進京的趙巖並未亂來,而是提出了讓他也較為能夠接受的組閣條件。
崇禎顯然不能接受。
之前孫傳庭在御書房與崇禎密談,崇禎對趙巖咬牙切齒,一副殺之而後快之態,然而孫傳庭不得不承認,趙巖此人卻有君子風範。
試問,誰人能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還保持著足夠的剋制力,對九五神器不起窺探之心,若是換作他人,恐怕早已釀成鼎革之禍。
但趙巖的出招也異常很辣,雖不窺探神器,但卻直接將皇權的行政權強行剝奪下來,如此一糟蹋,皇權已成雞肋。
種種形勢之下,雖然對於崇禎不利,然而崇禎卻依舊有翻身之機。
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巧妙的平衡。
那便是崇禎雖然掌控著軍權,然而卻沒有行政權,而趙巖組閣之後,將擁有大部分行政權,同時還有軍權支撐。但朝廷的稅收,將用來建設朝廷的兵馬,而非山東的兵馬。但趙巖在軍事上卻也有許多特權。
崇禎若想收回行政權,唯有在軍事上壓倒趙巖的軍事力量。同時趙巖若想再進一步,則需再次與朝廷兵馬大戰一場。到時趙巖要面對的,則是他孫傳庭與盧象升二人的兵馬,至於薊遼官兵則無法全然把握,倒向任何一方都是有可能的,同時趙巖若是悍然撕毀條約,在輿論上也將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總的來說,便是崇禎在沒有必勝的前提下,無法破壞目前的狀態,而趙巖在崇禎未撕毀條約之前,也沒有理由使用武力來進行權力上的爭奪。
這樣的結果,即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壞。誰都明白,趙巖與崇禎之間,未來依舊有一場對決,此番只能說是雙方休戰罷了。
然而,雙方之間的對決,將在什麼時候爆發,這一點誰都沒有底,唯一有底的只有趙巖,因為他在稅收上看似被動,其實手上卻掌握著主動權。
孫傳庭的兵馬無法進城,於是三萬陝西邊軍便駐紮在了京城外,一時間也安份了下來。
趙巖在京師的兵馬此刻已經達到4。5萬,對京師有絕對的控制力,加上火器不缺,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要讓他敗退。
朝中組閣方面,也爭得異常火爆。不過卻沒趙巖什麼事了,他手上的兩個黨派的席位已經確定下來,沒有哪個不長眼的跳出來亂吠,盧象升的保皇黨席位也確定了下來,同樣沒人去爭,剩下的就是那25%的席位。
從席位上看,雙方貌似很公平。
趙巖掌控50%,以盧象升為首的保皇派佔25%,其他舊官僚也佔25%,在團結的理想狀態下,雙方將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
然而這種理想狀態註定不可能出現。
首先盧象升的保皇黨中,定然會有幾個支援趙巖的,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