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遼東又能怎樣?
《大明日報》一經發售,立即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那些官員、鄉紳、地主、商人、士子紛紛購買閱讀,首先在山東收到了強烈的反響。
人們對《大明日報》的看法不一,最主要的還是白話文方面,有的人認為這樣方便閱讀,有的人認為太低俗。
這樣的爭論早在趙巖的預料之中,並未去發表任何言論,反正時間久了,人們自然習慣了。
同時在內容方面,人們對遼東、朝鮮兩大戰場的大捷表現得十分歡欣鼓舞,趙巖在遼東大勝後,建虜幾乎不可能再進犯關內,關內百姓也能得到一個安定的環境。
在殖民方面,人們將將實現注意到了鄭芝龍身上,對鄭芝龍的各種議論甚囂塵上。
“西洋人堅船利炮縱橫諸洋,然我大明船隻所到歐羅巴者寥寥無幾,我大明若是中興尚可,倘若大明衰敗,洋人隨時可犯我大明,印第安文明之下場便是前證。”
趙巖在上面的一句話,頓時引起許多有識之士的警覺。頓時附和《大明日報》中的建議,讓朝廷將鄭芝龍的水師取締,將關稅收為國有,並開放海禁,鼓勵商人出海行商。
整個山東的官員鄉紳都心知肚明,大明涉海的不僅有福建,還有趙巖。不過人們普遍認為,山東的海貿規模較小,遠遠比不上福建,就連崇禎、楊嗣昌也是如此認為,因此並不如何重視。
因為趙巖所用於貿易的商品,大多都是自己生產,所以外地進貨的量雖然較大,但也不是特別的大。同時趙巖的商船,與福建相比的確是少得可憐。
報紙陸續在北直隸、山西、河南、兩淮、南直隸、江南、廣東等地發行,時間延後不一,隨著趙巖的私人驛站一路傳播。
同時宣傳部還派出了三百多名記者,經過簡單的培訓後,分佈於各省,進行不同方面的跟蹤報道。
第二期報紙很快出爐,第二版的軍事版面,依舊是報道遼東與朝鮮,分別對勝利士兵和俘虜進行採訪,更是對多爾袞進行了採訪。
被押送到工地上修路的多爾袞難得吃上了一頓飽飯,面對記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