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輔佐嶽肅,不求絲毫官職。這些天,嶽大人發愁,蔣先生哪能不愁,韃子打來了,這邊的流民需要安撫,可沒錢沒糧,拿什麼撫。銀子或許好辦,嶽大人有法子,實在不行就打土豪,可是糧食呢,現在這邊的糧食基本上空了。對他們來說,李家或許是現在唯一的稻草。
“哦?”一聽蔣傑的話,嶽肅眼睛一亮,連忙問道:“先生何出此言?會有什麼蹊蹺?”
“大人,屬下以為,李家這麼說,或許是告訴大人,李家老爺現在還在雲南流放呢。大人用人的時候,邁步登門,不用人的時候,翻臉無情,這是不是太瞧不起他們李家了。”蔣傑直截了當地說道。這個時候,他也不含蓄了,畢竟是關鍵時刻,而且嶽大人也不是什麼小肚雞腸的人。
嶽肅點了點頭,說道:“先生所言不錯,其實我也想到這一層了,書信之中,已經說的明白,盡皆懇求之言,可他不看……那該怎麼辦?”
“屬下想,李家也是高門望族,自洪森被滅,李家就是當仁不讓的天下首富。凡事也講究的面子,大人空口去求,怕是無用,必須彰顯誠意,最好再許他們李家點什麼。”蔣傑說道。
“先生認為,如何能顯得出本督的誠意,再許他們李家些什麼呢?”嶽肅說道。
“李家不缺銀子,面子也是有的,但無奈太祖有制,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若是大人能無形中提高李家的地位,提高商人的地位,或許在這關鍵時刻,不僅能夠得到李家的支援,朝廷或許還會得到天下所有商人的支援。國難之時,朝廷需要的就是這些富人的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必然能夠擺脫頹勢。”蔣傑建議道。
可聽了這話,嶽肅搖了搖頭,說道:“士農工商是太祖訂下的祖制,想要更改,絕非本督一人力所能及,而且這個時候,朝廷也不會有功夫研究這樁事。本督以為,在目前來看,還是算了,只說許李家些什麼東西,渡過眼前的難關吧。”
士農工商,天下百姓分為四個等級。現在提倡人人平等,在百姓分為三六九等,似乎是不對的,屬於封建陋習。但嶽大人以為,有些不盡然,說是人人平等,但什麼時候又做到了呢。打工仔就是打工仔,老闆就是老闆,當官的就是當官的,p民就是p民,什麼時候平等了,不過是嘴上平等罷了。
明太祖朱元璋訂下四民之策,其實也是有著深遠道理的,他硬是把等級給你定死了,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優越感。簡單地說一下士農工商,朝廷的體制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也就是說皇上和讀書人一同治理天下,將你排在最前面,這也是鼓勵教育,鼓勵百姓讀書。農業排在第二位,有道是過以農為本,農業大國,永遠不愁沒飯吃,只要有糧食,就會在任何時代,立於不敗之地。排在第二,應該是無話可說。工業排在第三位,有句話叫工業強則國強,鼓勵工業,那是一定的,工業造出的都是實體,好比現代的德國,就是工業強國,興旺程度,不言而喻。商業排在第四,商業興則國富,但國富未必民強,好比現代的……,商業發達,商品經濟,一切都向錢看,搞的百姓市儈,人人逐利,失去了傳統美德,大街上摔倒個老太太,都沒人敢去扶,這在大明朝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商人為了蓋房子掙錢,把耕地都給站了,到處都是蓋房子,房價居高不下,讓百姓成為房奴,銀子溜入一小部分人的手裡,哪裡還會民強。物價上漲,糧食都靠進口,一旦有個動盪,估計吃飯都成問題。所以說,明太祖將天下百姓分為四民,那是極有道理的。
嶽大人這麼說,其實是不想提高商人地位,若是將商人的地位提高,那就是鼓勵商業,百姓會越發逐利,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就不好說了。於是乎,嶽大人還是支援四民制度的。
“李家不能為官,卻常暗中資助一些官員,這也是想維持李家的基業,使其能夠越加富有,永遠不倒。錢有了,差的就是名,如果朝廷能給李家一個名望,我想李家一定會權利支援。這個名望,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爵位,這對朝廷來說,算不得什麼,可對於李家,卻價值萬金。畢竟天下還沒有一個商人,能得到。大人,您說呢。”蔣傑其實也是沒有辦法,他打心裡也不願意看到商人橫行,可是現在這個關頭,必須要得到李家的幫助,否則的話,川中局勢,都難以平穩。
這裡還要交代一句,陝西那邊,洪承疇也是先剿後撫,他就有錢有糧安撫百姓嗎?答案當然是沒有。要不然也不能有那麼多流民跟在王嘉胤他們到處流竄了。只是現在的流民,大多都跑到四川來了,再加上四川那些被裹挾的百姓,人數多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