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部分

的值房出來,劉名果就在思考鄒義那番話的意思,以劉名果的才智,很快就能猜出是鄒義想讓嶽肅到四川剿匪,可這話說給我聽是什麼意思?哦,想必是把我也當作嶽黨中人,讓我去找嶽黨的官員,主動上書,提請嶽大人到四川。

去四川剿匪,估計嶽大人也是願意的,嶽大人為國為民,但凡有益朝廷的事,都會義不容辭。只是鄒義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太后授意的,還是鄒義自己想這麼做,又或者是什麼圈套?

可以說,對劉公公來說,要是全當沒聽出來,什麼也不做,那就什麼也不會錯。這也算是他現在的處事風格。可是,劉公公卻要刨析一番,鄒義的目的。

是否太后授意?劉名果很快斷定,太后應該還沒有那個心機,而且,即便真的是太后授意,那還是好事,畢竟太后讓嶽大人去四川剿匪,也是說明太后心中想著嶽大人,只是不便親自提,想借嶽黨中人的口,來一個順水推舟。劉名果一直就被定位在嶽黨之中,告訴自己,其實就是告訴嶽黨。看來,這一點,不用不用自己去細究。

是否是鄒義自己想這麼做?劉名果很難判斷,鄒義是宮中有名的老狐狸,他的心思,很難有人能夠猜透。要知道,當年魏忠賢權傾一時,幾乎肅清了整個紫禁城裡的異己,魏朝倒了,比鄒義還要強大的王安也倒了,也就是鄒義沒倒,可以想象,這傢伙是何等的老辣。當時,有一點劉名果可以肯定,鄒義是忠於皇上的。

這一點暫且放下,再去想陰謀論。這會有什麼陰謀呢?自己是嶽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要不然,在魏忠賢走後,擺在眼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怎麼可能輪到別人的頭上。自己就是嶽黨,明明白白的嶽黨,嶽大人不倒那天,誰還能把我怎樣?想通這一點,這個陰謀論,好像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因為即便嶽黨官員聯名奏請皇上,讓嶽大人到四川剿匪,不準就是了,還能把大夥怎麼樣啊。要能怎麼樣,早就動手了,不可能等到今天,嶽大人立了大功的時候。

看來,讓嶽大人去四川,那是隻有好處,不會有什麼壞處。

但有一點,其實嶽黨的官員,都是希望嶽大人會北京,回中樞的。這樣的話,大傢伙才能算是真正的大權在手。可就目前來看,嶽大人想要回來,還不太可能,因為不僅有齊楚浙三黨這塊絆腳石,太后那邊,怕是也不想嶽大人馬上回來。作為內臣,劉名果可以猜出太后的心思,太后是想用嶽肅,卻有不敢重用,給嶽肅過大的權利,想等自己的兒子大一些,地位穩固,然後再讓嶽肅回來。甚至可以這樣來想,由張嫣出面得罪嶽肅,就是不讓你回京,等到皇帝長大了,再讓皇上下旨,調嶽肅回來,把這個人情,讓兒子來做,你嶽肅一定會對小皇帝感恩戴德。這就叫所謂的帝王心術。

好吧,既然是這樣,那就這樣辦吧。總不能這就坐視流寇打下大半個天下,令大明朝病入膏肓,才讓嶽大人動手醫治吧。作為太監,大傢伙的心思是一樣的,不論如何,只有保住大明朝,萬事才有的掙。

太監不像讀書人,對那些讀書人來說,不管誰做朝廷,都少不得他們。可是太監就不一樣了,這個工作是個人都能做,而且換了主子,新的主人肯定不會留下舊的主子所用的人。

在劉名果的心中,大明朝這家公司,不能黃了,必須接著幹下去。於是,劉公公回到自己的值房,隨手先把奏摺批了,派人給鄒義送回去。等到晚上下班,劉名果出了紫禁城,偷偷摸摸地去了楊奕山的府上。

第二天,內閣議事。齊楚浙三黨,在昨晚又做了番功課,反正無論如何,也要用各種理由,擋住嶽肅進京的路。只要內閣的意見不同意,太后絕不可能將嶽肅招回來。畢竟張嫣的心思,大傢伙全都明白,就是不想讓嶽肅現在回來。張嫣不點頭,內閣不達成統一,嶽肅休想回來。

不過今天,情況竟然出乎三黨官員的意料,嶽黨官員沒有再提議讓嶽肅回北京,而是把話題扯到四川流寇上面。

你來我往,這兩年大傢伙也習慣了,不管你說什麼,咱們就針鋒相對,絕不輸了陣勢。結果,情況又出乎三黨官員的預料,嶽黨官員表示,流寇進入四川,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四川必然混亂,要想壓得住陣勢,就必然選派一名大員前往四川。

按照以往,三黨肯定是要反對,可反對也需要理由,四川總兵都陣亡了,朱燮元那邊,還能擋得住麼,你要是反對,那也行,一旦朱燮元真的沒有守住,丟了成都,又或者再丟幾個重鎮,那責任不都是自己的。誰叫我當初派人過去,你們不同意的,這個黑鍋你們來背吧。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