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二是“聖人之道”,即一般人須臾不可離的道。不過,一般人處於百姓日用而不知,唯聖人知之,所以聖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
五、得道者有德,有德者為政,德政合一。德字的古文是“悳”,從直從心。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
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的關係準則:“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即智、仁、勇。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要靠“誠”。
“誠”是天道的本然屬性。《中庸》認為,“誠者,天之道也。”它與天俱來,“自成”無依,超越萬有。天地萬物在產生時,便具有了天然的本性。它作為萬物生化的終極依據流行於萬物之中,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