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揮緬刀,砍下了一截尺許長的樹身。為了免得被皇在巡邏之人碰見,迅即拾起這截木頭,向河邊拋去。
等到木頭已浮起來,公孫元波吸一口真氣,貼著水面平平躍去。接著腳尖一踩,點在木上。他竟不再躍起,但那股衝力使他仍然向前迅移,霎時連人帶木都到了對岸。
他把這一截木頭撈起來藏放在樹叢內。一來避免在河上漂流,被人看見;二來離開之時也許還用得著。
他在旁邊的草堆中發現另一截木頭,居然還是溼的。
現在他奔入林地內,耳目並用,走了一陣,便聽到了馬車駛行的聲音。循聲跟去,先是看見兩個大漢的身影,接著也瞥見了載著棺木的馬車。
由於公孫元波只想瞧瞧這口棺材送到什麼地方,所以他根本不打算逼近,這刻反而停下腳步。
馬車群踐的聲音,過了一陣縣然消失,可知已經到了目的地。
公孫元波估計一下距離,正要往前一探,但突然心頭一動,忖道:“假使對方已知道有人潛入,則一切防範措施,勢必針對著一個暗中的敵人。我目下若是順著馬車行過之處踉去,豈不是正好掉進對方的偵查網中?”
他當機立斷,迅即改變方向,以那馬車聲音消失的地方作為中心,繞個大圈,到了對面。
這時他才向中心點潛行而去,變成從迎向馬車來路的方向往前湊。雖然他仍須十分小心,但照事論事,皇在之火勢難料到敵人打對面來,因為這一來等如這個敵人早已知道馬車的踐線而預先在前面等候一般,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他潛蹤匿跡地趟行了數十步,發覺前面不遠似是一片空地,當即選了旁邊一株高聳的樹木,攀了上去。
這一攀到樹巔,發現恰好在最佳的位置,可以俯瞰到那一片空地的大部分,自己卻不虞對方瞧見。
那輛馬車停在空地上,四名大漢正把棺木抬下來,動作之間,顯然極為小心慎重。
在空地當中蓋搭著一間矮小的木屋,兩面敞通,所以看來內中空無一物,但屋前卻有一座巨大的石香爐,高與人齊,雕刻得很精美。
那口棺木抬入木屋內,架在木條凳上,之後,四名大漢分為兩排,肅立在石香爐兩旁。
轉眼;司,馬車來路處出現兩名白衣佩劍少年,大踏步行近木屋。
公孫元波與他們相隔雖遠,但仍然可以感覺得到這兩名白衣少年,都有一種與常人不同的陰森神情。
其中一個白衣少年問道:“都安頓了沒有?”
一個大漢應道:“都弄妥啦!”
駕車的黑衣人這時方從馬車上下來,走近他們,道;“兩位這一路跟來,沒有發現外人跟蹤吧?”
另一個白衣少年搖搖頭,道:“沒有,依咱看來,董大人似乎太小心啦!”
黑衣人道:“這實在是不得不小心之事。董大人馬上就陪娘娘駕到,絕對不能給任何人看見。”
就這麼幾句話工夫,來路又出現人影。先是一個身著錦袍、留著三絡長鬚的中年大漢行出來。但見他龍行虎步,威儀赫赫,一望而知不是平常之人。
在他身後是一頂軟轎,由兩名灰衣人抬著,腳步矯健平穩,身上也佩著長刀,可見得這兩名轎伕除了抬轎,還負有保護之責。軟轎帷慢深垂,竟不知這裡面坐著的是什麼樣的女人?只見那董大人走入木屋,伸手開啟棺蓋,看了一眼,也沒有把棺蓋蓋上,便轉身行出這間木屋。
一名白衣少年拿出幾把香,點燃之後,插在石香爐內。
董大人揮揮手,轉身行去。那黑衣人高聲道:“大人有令,著無職事之人容皆迴避。”
於是最先進來的四名轎伕、兩名大漢以及這個駕車載棺的黑衣人,都迅速跟那董大入走出曠場。
木屋前除了一車一轎,便只有那兩名白衣少年。他們肅立轎旁,一個拿著本點過的香燭,另一個則不知在何處拿出來一盤果點,都捧在手中,看來是等轎中之人出來上香獻祭。
過了一陣,轎中之人還沒有動靜。連那遠處眺望的公孫元波也感到心急了,暗念:如果高梁皇在有人返回京城的話,會不會發現單行健他們?他正在轉念,忽然眼睛微花,但見一道人影踏入了曠場之中。這人衣袂飄飄,體態嫋娜,正是無情仙子冷於秋。
公孫元波心頭一震,付道:“奇怪!冷千秋踏入空地時,好像曾經穿過一層無形的牆壁似的,這種印象感覺,就像是大熱天太陽曬熱了地面,氣體蒸騰時那種景象。但不同的是前者只是發生於冷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