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他的父親或者說祖父,保不準已經死在了美洲的戰場上了。
夜色已深,這支由美國人、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一同組成的守備艦隊,除了執勤的一些人外,全都進入了夢鄉。
這裡是埃斯塔多斯島。南美洲最南端的土地,還在火地島的更南端。
這地方海岸陡峭,氣候寒冷多雨,不利於農作,所以無人居住。歐洲人在這兒建立了燈塔和避風港。
他們這支小艦隊都佈置在埃斯塔多斯島,而不是分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合恩角所在的伍拉斯頓群島。後者更高浪急,環境比埃斯塔多斯島還要惡劣。
在這個停泊著十一艘歐洲軍艦的海灣外側,二十海里範圍內,遊蕩著兩艘英國人的巡航艦。而更遙遠的地方還有著另外兩艘巡航艦。
雖然他們並不覺得眼下有什麼危險會降臨沒有人能在陌生的海域和黑夜裡頭搞偷襲,但必要的防護措施是不會少的。
而在距離埃斯塔多斯島東北方向700華里外的馬爾維納斯群島,這個在殖民道路上進展的十分不順利的群島,現如今正停留著英西葡瑞等歐洲南大西洋艦隊的主力。
這個島嶼的東部在五十年前首先由法國人開始涉足,建立居民點,次年英國人也跟著進入。但短短的五年之後,英國人就被西班牙人驅逐出了馬島,而且西班牙人還花錢買下法國居民點的全部產權。可以說在英國人被西班牙人趕走之後,整個馬島就都納入了西班牙的統治下。
但西班牙人並不是什麼硬骨頭,很快英國人就殺回了馬島,在他們以戰爭為威脅之後,西班牙人服軟了,英國人迅速恢復了其西福克蘭島的前哨基地,但沒有幾年英國人又以經濟原因撤出該島,只是英國人人是走了,卻並未放棄對馬島主權的要求。
這個島嶼的居民常年徘徊在500人以下,如果歷史按照原時空的程序發展,如此的情況還將繼續持續下一二十年。但現在的馬島成為了南大西洋艦隊的總基地兩個分叉分別對應德雷克海峽和麥哲倫海峽,歐洲人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在馬島建立起了一個船舶維修廠和十多個物資倉庫,不說這兒的軍人,只說遷移來的工人就超過了一千人。
只不過埃斯塔多斯島東西狹長,它的南北距離不超過30華里,而東西超度卻超過了100華里。
歐洲人在派出艦隊駐守這個島嶼的時候,訊息就被軍情局所知道的。
畢竟德勒克海峽寬度接近2000華里,廣袤無比,要是派出艦隊整個封鎖,耗費無疑是巨大的。歐洲人不會如此不智的浪費軍力,他們就把防備德勒克海峽的艦隊駐紮在埃斯塔多斯島。而防備麥哲倫海峽的艦隊則部署在格雷克,那裡是整個麥哲倫海峽中最狹窄的區域,被歐洲人乘坐第一狹水道,海面寬度只有7華里,航道水深一般不超過50米,航道兩側存在許多淺灘和礁石,部分航段的寬度不超過1海里,尤其第一狹水道的海水流大流急,是海峽中航行最困難的部分。
歐洲人要不是沒辦法在第一狹水道的兩側的懸崖峭壁上部署岸炮,他們都不至於將大批的戰艦雲集在此地,還在馬島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修建海軍總基地。
25華里長的水道,不到7華里寬的海面,不到4華里寬的航道,以歐洲人的力量真的很容易就能將之封鎖住。只不過他們不敢掉以輕心,如果真的讓中國人的大艦隊航行到了墨西哥灣,他們的麻煩就大了。
而就在距離埃斯塔多斯島西端的一個小海灣裡,一路跋涉,辛苦趕製這兒的七艘陳漢水師戰艦,正在養精蓄銳。
船上的水手都在挑燈夜戰,抓緊時間的修補戰船的創傷。雖然他們好運的全員透過了德勒克海峽,但戰艦還是受到了一些浮冰撞擊,甚至一艘機帆船的水密艙都被浮冰撞破了兩個。
他們不需要隱蔽自己的行蹤,作為先遣隊,這支艦隊的最大任務就是吸引歐洲人的注意力。如果歐洲人在島嶼的西端安排的有觀察哨,現在他們絕對已經被發現了。
但現在是黑夜,先前艦隊的總指揮蔡牽有一百個把握,歐洲人絕對不會連夜出發,他們就算要,也要等到明天天亮。
甚至於蔡牽都想在明天派出一艘機帆船去挑釁一下歐洲人。
劉裕號的艦橋燈火明亮,七八個人圍著一張海圖指指點點。
“格蘭德灣,我們的北上戰艦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透過格蘭德灣。”
“戰火燒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可能性不大。但聖馬蒂亞斯灣必須要熱鬧起來。”
先前艦隊作為吸引歐洲人目標的一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