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毒力和功法的配合與運用,二合為一,天人合一了。“不過,不久之後,他卻心態大變,脾氣燥烈,下手歹毒,殺了幾個不該殺的人,得罪了幾個強大的幫派和勢力,而他,好像也受到“小字號“的反映和警告,自行宣佈暫隱江湖,而且還表示”山字經“乃”應無其事。創發明無功,已將藥方製法全毀,以免誤人誤己”。
未幾,溫蛇也離奇逝世。
他一撒手塵寰,立即有人在他靈堂“花生堂”前展開爭奪戰,後聞說是由一道人用毒計及炸藥殺傷了競奪者,得手而去。
()
這個下毒手的人有傳就是三鞭道人。
(全文請看“山字經”)
少年無情 … 第二章 武林那末遠,是俠也斷腸
這是諸葛先生告訴無情的武林傳奇。
諸葛先生、大石公、哥舒懶殘、舒無戲這些“自在門”好手或好友,常常都跟無情談很多江湖事,他們的目的,無非是除了怕無情不便行動,心情悶,供以消愁解困,同時,也有悉心培植,讓他在未涉江湖之前,先行多瞭解一些江湖風雨,武林風霜,以免日後真的行走於黑白道上,萬一應付失當,壞了大事,誤了性命!
更重要的是,無情也願意聽。
想聽。
他常眨眨黑亮亮的眼珠懷想:真的有一日,他也能參與涉足入那一個多風多雨、多險詐多險灘,多激|情多俠情的江湖上,那又會是怎麼一個局面?他會迷失其間?還是逆水勇進?或是中流砥柱?抑或溺斃其中?
他人在輪椅上,只能懷想江湖。
可是人近青年,只能遙想江湖,那多花多柳、多仇多煞、多刺客多殺手多俠侶多夢想的江湖……武林那末遠,是俠也斷腸。
諸葛先生看到無情的眼神,心中就痛了一痛:
(不行,就算餘兒無法行動自如,也一定讓他去江湖上闖一闖,要償他夙願,這才不枉他這一身智謀才情、堅毅心情!)
——如果要達成他這願望,就一定要心忍、心狠些才行。
忍心些才能調訓他和其他弟子們武功。
狠心些才能讓他和其他子弟可倖免於江湖鬼魅魍魎的魔爪中。
——如果能讓這些親如兒女的門生能夠遂大志、能保福安,他寧可作嚴父,而不為慈父。
那是諸葛正我當時的感觸,無情並不得而知。
他只是沉醉在他所響往的江湖裡:相形之下,武林中赤裸裸刀光劍影你勝我負的鬥爭,還是遠比宮室裡黨同伐異你虞我詐陰森森的陷害來得清脆俐落、痛快淋漓多了!
他從諸葛小花口中得悉:原來世叔與溫蛇也是世交。
溫蛇原本是有志於研究一種毒力,或是一種功法,能夠冠絕天下,只要他能掌握了,或找可託重任的傳授予之,就可以號令天下,同時也震懾皇土,讓奸臣懼而亂賊誅,使逆將忌而貪宦畏,平盜寇而?叛徒,平靖天下,無有不從。
而溫蛇的志願,也是要光大“老字號”溫門,同時要使得“老字號”溫家人馬步向正途,為國盡忠,為民除害,為人謀福,為世所用。
諸葛正我本來就看好溫蛇。
因為“毒步天下”溫蛇,本來就大氣大慨,而且才氣縱橫,堪稱大智大慧,獨步天下,博學旁通,故寄望甚深,甚至,諸葛神侯和懶殘大師乃至天衣居士,都分別將自己武學上和藥物上的啟悟及知識,皆提供給溫蛇,以期他早日達成宏願。
開始,溫蛇殫精竭智,出盡渾身解數,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不是輸在運命多舛,就是在重要關頭,無法打通要害,衝開關節,到頭來還是有小發現,而無大成就。
過程可謂甚為艱辛。
溫蛇為研究“山字經”(原為“三字經”:即毒經、內經與脈經共振合運三次為第一境,“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為第二境,“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是第三境的層層推進,易名為“山字經”)之際,很惶恐的發現世已幾近無“英雄”矣,暗器、流矢、火藥的發明後,連將軍的作戰能力,已不受重視了。學界的理論,發明的也早給人發展了。要獨創一格、獨樹一幟的成大事,恐已不容易,哪怕是詩歌辭藻,亦已為古人寫滿了,後續無人了,更何況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溫蛇所創毒法,不是過毒,與世有害,就是過高,當世無人可成。
直到最後,溫蛇畢竟是人中龍鳳,終於在他個人一次大沖突和可怕的打擊裡(詳見“少年諸葛”系列,頓悟了:“製毒非正道,正法不為功”的理據,把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