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8部分

到書院相關的資訊。

周經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不過,他自忖在年輕那會兒,就未必禁得住這樣的youhuo。一入科途深似海…這話一點都不誇張,縱然也是世家之後,可週經也不是一次就考中的,畢竟狼多肉少,名額就那麼點啊。

多少人被卡在了會試這一關上,蹉跎多年都邁不過這個門檻,二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話再形象不過了。其實別說是會試了,就連鄉試、童生試這兩關,也一樣讓無數讀書人望之興嘆。

而書院那邊就不一樣了…那裡跟科舉正相反,是入學容易畢業難,招收的名額既多,還有個天子門生的稱謂,而且還省錢………………

書院的小學是不收錢的,專科學校只是象徵xing的收點,大學的學費相對高些,可也沒比四年一次的趕考,在路上和居京城huā費的多,畢竟大學是包食宿的。

就算是寒家出身…囊中羞澀的也不要緊,因為大學的學費可以賒欠,等畢業之後再慢慢還,此外,如果學的好,書院還提供數目不菲的獎學金。

風險小…待遇優厚,前途也不差,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就由不得舉子們不動心了。連唐伯虎那樣原本名滿江南,如今名震天下的大才子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誰就能保證自己一定中進士啊?

連不少通曉朝中局勢的世家子都動了心,和寒門士人單從自身考慮不同,這些人或者是秉承先賢故智,意圖多面下注;或是乾脆就是看好正德,覺得天大地大皇帝最大;也有少數人和李東陽一樣,認為皇權崛起的勢頭難以抵擋,索xing就打入內部,在對方施政的過程中撥亂反治。

想到這裡,周經嘴角動了動,lu出了一絲苦笑,連入閣在即的楊廷和的公子,那個才名動京城的神童楊慎都棄了科舉,跑去書院報了名,可見書院的強勢崛起是多麼的不可阻擋。

這件事引起的反響極大,很多還在遲疑,意圖先考了科舉之後,若是不中,再去書院報名計程車子都受了打擊,其中信念崩潰後,改投書院的也大有人在。

雖然書院那邊的宣傳攻勢如火如荼,可施行了千年的科舉觀念畢竟深入人心,若非突然出了這樁變故,縱是應試的規模會有縮減,可也不至於落到如今的這種境地。

現在不止是人數減少的問題,而且年齡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留下來應試的,多有兩鬢斑白的中年人,發如霜雪的老年人也不少,這些人多半都是屢試不中的那種,在總體比例中,他們至少佔了六七成,相對的,少年的比例簡直低得可憐。

按說,看到這麼多屢敗屢戰,依舊痴心不改的中堅力量,周經應該感到欣慰才對,可實際上他一點都不高興,這些人心裡想什麼他很清楚。部1分人是覺得應試的人數少了,可以來撿便宜;另一部分的想法很實際,他們讀了大半輩子的四書五經,只會這個。而書院那邊教授的東西卻是五huā八門的,他們沒那個yu望去學,也沒那個精力,就算學了,他們也不是那些年輕人的對手。

畢竟年齡差距擺在這兒呢,比老謀深算,當然是年紀越大越了得,可比接受新生事物,學習新知識,中老年人哪裡比得過少年人?

中堅力量也有,不過卻都是些書呆子,讀書已經把腦子讀壞了,除了痛哭流涕著引經據典的罵人,其他事完全就指望不上,這樣的人,周經又豈能看在眼裡?

楊慎入書院引起的bo瀾遠不止這些,正如楊廷和所料,這事兒在士黨內部引起了很大的疑慮,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楊廷和要變節投敵的先兆。

其實周經也有這種疑慮,人心隔肚皮,晉黨內部紛亂,除夕夜的大計難以成行,而江南士人的計劃盡全功的希望也不高,這種情形下,一向多智的楊大人另謀出路,也不是無法理解的。

最後解決問題的是李東陽和韓文。

李東陽出面表示,楊慎入書院是他力主的,為的就是知己知彼,往謝宏的團隊裡摻沙子,不論成敗,最終的責任都由身為老師的他一身擔當。

當朝首輔說了這話,別人也不好再說什麼,李大學士本來就是這種喜歡與敵人虛以為蛇的作風,事情也沒什麼奇怪的。不過,不少人也看破了李東陽和楊廷和的深意,那就是留條後路,於是,書院的報名者中,又多了一批不差錢的學員。

不過,周經卻頗有感觸,不論其他,單說李東陽對弟子的這番呵護之情,就已經很讓人感動了,比起另一個型別的老師,更是堪稱感天動周經略一偏頭,用眼角的餘光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梁儲,眼神中閃過一絲鄙夷之sè。想當年,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