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束縛,但是這樣最容易讓它們窒息而死。

張凡虎的繩套大體上也與一般的繩套陷阱一樣,但是他卻有兩個小小但是重要的改進,他在繩套下部的繩子上打了數個結,這是防止獵物一下把繩子收死讓其驚恐萬狀繼續掙扎而準備的,這樣繩套會滑到繩結處停頓一下,如果獵物加大力量就會再下滑一格,這給了獵物清醒的時間,但是它們還不至於能想出辦法逃脫。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改進,那就是他在繩套的兩邊綁了兩根只有筷子粗、食指長、彈性極好的小樹枝,獵物在把繩套收到很小的情況下,只要它有一絲放鬆的時間,兩根綁在繩套上的樹枝就會撐著獵物的脖頸把繩套稍微地放鬆,從而解決獵物窒息問題。

這兩個設計是在脖頸繩套陷阱上才有的,這個脖頸上的繩套用的是兩指寬的角馬皮,當然也是為了防止獵物窒息。為什麼能確定繩套一定會套住獵物脖頸呢?很簡單的原理,要想進行誘惑性的捕獵,最起碼要有誘惑物吧,張凡虎這是在五天前安裝的誘餌,那是放在隱藏起來的繩套下面的半碗椰汁,在沒有下雨之前,椰汁的香味會在乾燥的空氣中傳播多遠啊,所以能吸引到食草動物甚至是食肉動物也不奇怪了。

雖然這兩個改進大大提高了獵物的生存率,發現有收穫的張凡虎會在最短時間內趕過來,但是畢竟還是不能保證每隻獵物都那麼聰明、那麼聽話,它們很有可能一直用力,甚至把兩根小樹枝則斷,最後窒息而死。但張凡虎也沒有再想著改進了,這也算是一種挑選——如果經過這麼多的提高獵物存活率的改進之後獵物還是死了,那就是它太笨了,純粹的找死行為沒有什麼可值得惋惜的,這樣笨或者倔強的獵物也不可能馴養成功,也只能是一頓肉食。

這隻瞪羚很聰明也或許是懦弱,如果是小腳馬、小斑馬、小牛張凡虎會很高興地把它帶**人聚居地專為它們修建的圍欄中,可惜它是一隻成年的瞪羚,而且是在暴風雨前或中被捕獲的,也算是神樹族在暴風雨中的收穫吧。

(文中的陷阱,尤其是繩套陷阱是老歌在書上看到的再結合自己的想法而成的,理論上應該是可行的。要實際操作驗證估計要在數年後老歌出去遠足的時候了,嘿嘿。

第一百三十章:草原之春(急需收藏)

智力把瞪羚扛上之後,張凡虎把原來套在瞪羚脖頸上的皮帶圈套改為了極細的河馬腿筋圈套,這當然是為了更方便於獵殺獵物:捕食者。儘管現在雨季已經到來,但是遷徙的大規模食草動物至少還要一星期才會來,所以這些鮮血對於獵物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誘餌,很可能會有斑鬣狗來到這兒舔舐血跡。

族人們都被阻擋在離陷阱數十米之外,這是為了防止人的氣味太濃讓狡猾的斑鬣狗等獵食動物起疑心——吃肉的動物的智商是食草的遠遠趕不上的,這是生物的共性,就連人類的腦容量大量加大、智商不斷提高的時候也是人類在能捕到大量肉食之後才有的。張凡虎把圈套設在血跡邊上,然後樹上也被懸掛了一塊被幹草包裹著的石頭,族人們都很喜歡食肉動物的皮毛,是做皮裙的首選材料。

大家在張凡虎的示意下繞過樹林,去下一處不能被望遠鏡發現的陷阱設定地點。在這片樹林中,繩套陷阱的缺點體現出來了:有一處吸引食草動物的陷阱不只是惹到哪位“高人”了,拴著繩子大腿粗的金合歡樹被推倒,食指粗的繩子被崩斷,四周的草地被踐踏出一個個個深坑。這顯然是一位發怒的大力士,張凡虎走進一看地上的腳印苦笑著搖搖頭:居然是一頭大象,它估計也是受到椰汁的誘惑,大象的嗅覺相當靈敏,能輕鬆地發現數公里外的水源,估計是它的長鼻子被套住了,然後發怒破壞了周圍的一切。

還有一處一具散亂的巨大的白森森的骨架倒在地上,張凡虎從它兩次轉折的角推測出這是一頭狷羚,這是一種在現代在東非很常見的一種羚羊,種類也有數種,大小如牛——可惜了足足數百千克重的肉啊。如果是土坑陷阱,掉在其中的狷羚絕對不會被獵食者捕殺掉,當然也有可能要吃不要命或者蠢笨無比的獵食者跳進陷坑,吃掉獵物然後自己當別人的獵物。

全族數十個族人一整天到處奔波,數十處陷阱都沒有理想的獵物,大多數都沒有被觸動,小部分被觸動的不是意外地套住食肉動物被咬斷繩子逃掉,就是套住的獵物被另外的“獵人”撿了漏。最讓張凡虎無語的是,一隻一公斤左右的南非絞陸龜的脖子被套住了,而它卻在這幾天中不慌不忙地把椰汁全部喝光,白色椰肉也被吃光了。現在族人們只看見一個褐色椰殼端端正正地放在一隻安安靜靜的陸龜面前,最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