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一系列自己的觀點。信中還提出舉行

蘇中兩黨雙邊會談的一些具體建議。6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在給蘇共中央 3月 30 日覆信中,也提出了《關於國際共產

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簡稱(25條》),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原則問題發表了系統的意

見,集中批判了赫魯曉夫的以“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全民國家”、“全民黨”為主要內容的

“修正主義路線”。儘管蘇中兩黨會談即將舉行,但論戰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相反,由於在蘇聯境內是否准許散發 6

月 14 日檔案引起了外交糾紛,中蘇兩黨的關係愈加緊張。

為了消除分歧,1963年 7月 5—20日,中蘇兩黨代表團在莫斯科舉行會談。中共代表團由鄧小平、彭真率領,蘇共

代表團由蘇斯洛夫率領。在會談期間,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 7月 14 日發表了《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公開信

》,公開信指責中共中央 6月 14 日信件對 1957 年莫斯科宣言和 1960 年莫斯科宣告作了“隨心所欲的解釋”,並對

蘇共 20 大、21大、22大的決議和蘇聯共產黨綱領進行了“沒有根據的、誹謗性的攻擊”。公開信對蘇中分歧和當代國

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系列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蘇中兩黨會談於 7月 20 日結束,大論戰的帷幕終於

拉開了。

這場大論戰是有關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大論戰,涉及的問題很多。7 月 20 日,中國《人民日報》和各大報

紙全文刊載了蘇共中央的公開信。

此後,蘇聯的全國性報刊發表了近 300篇攻擊中國的文章和材料。《人民日報》將其中一部分摘要發表。1963年 9

月 6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編輯部發表了《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的

文章,到 1964 年 7月 14 日,共發表了九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簡稱“九評”,從“二評”起,題目分別為

《關於斯大林問題》、《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

線》、《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蘇共領導是當代最大的分裂主義者》、《無產階段革命和赫魯曉夫主義》、

《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文章開始公開指名批判“蘇共領導修正主義”(或稱“赫魯

曉夫修正主義”),圍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主題,批判了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領導的觀點。如二評《關於斯

大林問題》、三評《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和九評《關於赫魯曉夫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主

要涉及已經取得無產階級政權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八評《無產階級革命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涉及尚未

取得無產階級政權國家的革命道路問題。四評《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五評《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兩條路線》和六

評《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是論述各國黨如何正確對待國際鬥爭的問題。七評《蘇共領導是當代最大的分裂主

義者》則論及各國黨應如何對待相互之間的意見分歧問題。

針對中國共產黨的觀點,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領導集團在報刊上發表了數以幹計的文章和材料進行攻擊。同時,

世界上 80 多個共產黨透過各種方式圍攻中國共產黨,支援中共的黨也採取各種方式批判蘇共的觀點,只有少數黨持中

立態度,大論戰發展到高潮。

大論戰中,中共和一些兄弟黨批評了蘇共老子黨的錯誤做法,打破了各國黨對蘇聯共產黨的迷信,使它們認識到蘇

聯模式並不一定適合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赫魯曉夫固一時激動提出的口號,如 20 年建成共產主義的綱領是不正確的。

這使越來越多的黨解放了思想,擺脫了教條主義的束縛,要求把馬列主義原理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獨立自

主地大膽探索本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論戰使中國最終離開了蘇聯的道路,擺脫了對蘇聯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