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等主席團成員離開克里姆林官後,鬥爭並未停止。緊急調遣來的一營海軍邊防部隊接管了克里姆林宮的保
衛工作。主席團成員身邊更換了新的保衛人員。內務部大樓被包圍、戒嚴。在內務部副部長謝羅夫的領導下,搜查和逮
捕了貝利亞的同夥和親信,其中有剛從監獄被貝利亞釋放出來的阿巴庫莫夫(原國家安全部部長,列寧格勒案件的炮製
者)、麥爾庫洛夫(國家監察部長)以及貝利亞的秘書處處長柳德維戈夫和代理顧問沙里亞等幾十名內務部官員和內務
部部隊各師的指揮員。幾乎沒有人反抗。逮捕行動組織得很好,以致莫斯科市民竟毫無覺察。逮捕於第二天繼續進行。
內務部和國家安全部在各共和國、州、市一級機構的頭頭腦腦紛紛被捕入獄。
當中央委員會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全體會議、批准把貝利亞開除出中央委員會以後,內務部就不再是一度凌駕於黨和
政府之上的權力最大的組織了。
赫魯曉夫在這一事件中起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他的勇氣、剛毅和主動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朱可夫以軍隊為後盾支援
了赫魯曉夫,使赫魯曉夫第一次看到軍隊在最高層發生重大事變時的決定性作用。
貝利亞的被捕標誌著第一屆“三頭政治”的結束。蘇聯領導的大權順利地過渡到由馬林科夫、布林加寧和赫魯曉夫
組成的第二屆“三頭政治”。馬林科夫作為部長會議主席無疑擁有很大的權力,但他必須向蘇共中央主席團報告工作。
另外,他還對貝利亞一案的調查深感煩惱。貝利亞在供詞中為了解脫自己,將很多事都說成是受馬林科夫指使,向這個
一直被視為盟友的人身上栽贓。布林加寧的權力則有名無實。因此,在這新的“三頭政治”中,赫魯曉夫成為最積極和
最活躍的成員。他在 1953 年 9月的中央全會上被選為中央第一書記,權力更加擴大了。黨的中央委員會這時不僅全面
控制了內務部的活動,而且還嚴格監督所有蘇維埃政府機構,包括馬林科夫所領導的部長會議的工作。國家和黨的所有
工作的創意都將由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主席團和書記處發起。換句話說,未經中央委員會的批准,任何提案都是無效
的。
第六章
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1953年 12 月 17 日,蘇聯檢察院宣佈,貝利亞及其同夥的案卷已經準備就緒,他們的案件將由蘇聯最高法院的特
設法庭審理。按照 1934 年12月 1日的法令,被告不得當堂提出抗議或任何形式的上訴,判決應當立即執行。貝利亞曾
依據這一法令,使許多無辜善良的人無法申辯,含冤而死。如今終於輪到了他,這可真是自食其果。特設法庭的庭長由
科涅夫元帥擔任,法庭成員包括一些著名的軍隊領導人和各部委領導人,其中有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尼。米。什維
爾尼科,莫斯卡連科和蘇聯最高法院副院長茲亞金。全部審判工作持續了整整六天,但審判記錄從未公開發表。
貝利亞的罪行儘管足以被定罪和處以死刑,但與其所作所為有關的黨中央主席團其他成員的問題則不宜公開披露。
對貝利亞的罪行調查愈深入,觸及他人,尤其是目前在位者的問題就愈多。因此,中央不允許將審查結果公之於眾。
報刊上關於審訊和判決貝利亞及其同案犯的報道極為簡略。只是在市和區一級的黨組織會議上宣讀了有關審判過程
的較為詳盡的材料。然而,全國的反應卻十分強烈。貝利亞被處決一事使勞改營的千百萬囚犯受到震動。斯大林的逝世
已經在這裡燃起了獲釋的希望。對“醫生案件”的重新審查和貝利亞之死更加助長了這種情緒。勞改營的管理人員變得
和善了,制度也有所鬆動:宿舍窗戶上的鐵欄杆被拆除了;特種勞改營的犯人可以同家人見面。
蘇聯檢察院收到的要求平反的申訴書堆積如山。對這些申訴,尤其是直接受害於貝利亞的受害者的申訴,不能不予
受理。根據中央主席團的決定,總檢察長開始對“列寧格勒案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使庫茲涅佐夫、沃茲涅先斯基等
2000多人恢復了名譽。隨著“列寧格勒案件”調查工作向縱深發展,再想掩蓋馬林科夫在這一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