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既然他們對他如此放肆,他
也可以放開手腳作出決定了。
“真相是掩蓋不住的。就算暫時不能在我國出版吧??在國外出版固然不好,但也別無他法。早晚會在我們這邊出
的??”他痛苦地說。
11月 11 日,十月革命節剛過,佩爾謝就從書記處給赫魯曉夫打來電話,命令他立即去黨的監察委員會。
赫魯曉夫知道他們找他去的原因——西方釋出了關於利特爾。布朗公司即將出版《赫魯曉夫回憶錄》一書的訊息,
訊息中說,該出版公司擁有列印材料和由赫魯曉夫親良口授的錄音帶,經專家鑑定,錄音帶確係真品。
佩爾謝向赫魯曉夫提出一份事先擬好的宣告,宣告中說赫魯曉夫從未寫過回憶錄,也從未交給過任何人,所出版的
書系偽造品。赫魯曉夫斷然否定了這個宣告,並表示這樣的宣告他不會簽字。這是假話,而說假話是罪過,在他這樣的
年紀更是罪過。應該考慮一下身後的事情了。他寫過回憶錄,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這些回憶錄是為人民而寫的,他的
回憶錄就是歷史,他今後還要寫下去。然後,他又說,如果宣告的大意是回憶錄尚未完稿,因此尚不具備出版的條件,
那麼他可以簽字。
當談到書在國外出版的問題時,赫魯曉夫同意寫上他本人並未把材料交到國外出版的字句。這一妥協使佩爾謝感到
滿意。草稿很快擬好並列印出來,赫魯曉夫簽了字。佩爾謝認為此次會見該結束了。但赫魯曉夫卻向他提起沒收回憶錄
一事。佩爾謝沒有準備,說他對此事一無所知。接著,赫魯曉夫又提起一個新話題,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他說,他們甩開他已經幹了六年。當初,他們給他加上了種種罪名,他們說:只要甩開赫魯曉夫就會事事如意了。
結果怎麼樣呢,農業仍然是一團糟,向美國購買糧食已經成了通例。可見問題並不出在他的身上,而是出在有缺陷的經
營管理體制上。
國際關係又如何呢?過去他們說,是赫魯曉夫使蘇聯同中國鬧翻了。六年過去了,關係卻更加惡化了。
接著,他又談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埃及問題,等等。最後,他結束了自己的“控告詞”,不再作聲。
佩爾謝試圖辯解,但赫魯曉夫卻不聽他講,說:“已經滿足了你們的要求,現在想回家了。”
這是赫魯曉夫最後一次同蘇共黨的領導人、同他的繼任者見面。他向他們傾訴了六年來他孤身獨處時苦苦思索、鬱
積在心中的一切。
第二天,他又住進了醫院,仍然是心肌梗塞。
在 1971 年新年到來之前,他出院了。但是身體的恢復很慢,極易疲勞,散步中途必須坐下休息一會兒。“阿爾巴
特”狗已經死了,沒有了銜椅子的幫手,赫魯曉夫感到更加孤獨和寂寞,他愈來愈多地被憂鬱的念頭所支配,他傷心地
抱怨說:“已經到了我對誰都毫無用處的對候了。我只是白白地活在世上,不如一死了之。”
9 月 6日,他又一次住進醫院。這一次,他再也沒能健康地離開醫院,他終於沒能挺過去。
1971年 9月 13 日,為赫魯曉夫舉行葬禮的那一天,蘇聯《真理報》沒有刊登通常的訃告,只是在第一版下面用小
號字登了一則帶黑框的訊息:
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沉痛宣告,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退休金領取者尼基塔。謝爾
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因患重病醫治無效,於1971年 9月 11 日逝世。終年 78 歲。
錄附赫魯曉夫年表
(1894—1971)
1894年 4月 17 日,赫魯曉夫生於庫爾斯克省(今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村。
1908年赫魯曉夫的父親攜其全家遷居到烏克蘭頓巴斯礦區的尤索夫卡(後改名斯大林諾,現名為頓涅茨克),其父
在那裡當礦工。
1909—1912年赫魯曉夫為養家開始在尤索夫卡鮑謝工廠學習金屬裝配工手藝。
1912—1918年在法國資本的魯欽科夫和帕斯圖霍夫礦場的發電廠中當金屬裝配工。
1917年代表礦工參加政治集會和群眾集會,第一次與拉扎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