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五章

小聰明伶俐,像大侄子那樣被人誇讚到大呢?

正是因為如此,如今劉青帶著小五小六賣雞蛋賺錢,把兩個孩子從遛狗鬥雞引入正途的行為,更讓她們感激不盡。

何況劉青做的,何止是讓兩個孩子走向正途,更讓他們徹底入了公婆的眼。往後每次集會,自家的孩子都能跟著公公出去賣雞蛋,小小年紀能得到如此看重和鍛鍊的機會,長大了必然要比現在還能幹許多。

這如何能讓她們不欣喜激動?

林氏和安氏與王氏不一樣,王氏這麼多年,踩著李氏母女上位已成習慣。在妯娌中隱隱超然的地位,讓她生出了許多自命不凡,對於劉青,或者說對於除劉延寧之外的劉家其他人,她打從心眼裡看不起,自詡比他們都高一等,所以倘若劉青幫的是小七,她只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劉青本就應該跪舔她,她根本不用感謝。

但林氏自來安分厚道,別人幫了忙就是幫忙,這份好意她自當回報。

而安氏,心思就更復雜一些了。她孃家條件很不錯,父親是里正,也算是個地方小吏,當年她到合適的年紀,媒婆也是險些踏破門檻的,且來說親的多是家境富裕的人家。

只是她爹性子固執,年輕的時候念過幾天書,後來被夫子委婉勸退學了,心裡便一直耿耿於懷,把她幾個兄弟都送進學堂,可她兄弟也都不是讀書的料,他爹又開始打孫子的主意,給她幾個兄弟選的媳婦,也都是家道中落的窮先生的女兒。

侄子們還沒有出生,她面臨說親了,她爹為了給孫子鋪路,發誓一定要給她說一戶書香門第的親事,可是他們家條件再好,也只是在莊稼人裡頭比,有門第的人家哪裡瞧得上她?

倒是有一個寡婦動了心,請了媒婆想給她那個窮書生的兒子說親。

可他們家委實太窮,地都沒有,屋子破破爛爛的,全靠寡婦替人家洗衣裳縫衣服賺錢,她娘哪裡肯同意?抱著她哭得死去活來。

最後還是與劉家沾親帶故大姨,跟她爹說起延寧這孩子,小小年紀已經在鎮上唸書,鎮上的林夫子把他當得意門生。

她大姨是想幫自己說給劉家,先前有了窮秀才作對比,這下她娘還算滿意,劉家到底是青磚瓦房,在落水村也是殷實的人家,她嫁過去至少落不到被餓死的田地。

她爹聽大姨說得動聽,也難免心神一動,又親自跑去打聽了,見到了劉延寧,又聽他小小年紀談吐不俗,心裡已經有些意動。

而那個時候大伯還沒有去世,大嫂雖然家道中落,雙親亡故,但她父親到底有秀才的功名,大嫂本人又溫柔秀美,知書達理,難免被人高看一眼。

她爹是接觸過劉家人之後,才最終打定主意,把她嫁過去的。

可以說她嫁到劉家,完全是因為劉延寧的緣故。

而現在每次回孃家,她爹越見滄桑的臉上便滿是自得,一個勁誇耀自己眼光好,給她選了戶好人家,說是縱然現在辛苦兩年,往後她大侄子當上大官,他們劉家就要跟著昇天了。

安氏知道她爹一直喜歡誇誇其談,以往是不信的,但是這幾年卻越來越動搖,她不懂讀書,也知道大侄子看著就跟莊稼人不一樣。安氏這種心情,到劉延寧寫信回來說,書院讓他明年下場考童試的時候,徹底變成了決心。

劉延寧六歲便被送到鎮上開蒙,沒過幾年去了縣裡的書院,那書院不是花錢就能進去的,縱然鎮上林夫子寫了推薦信,劉延寧也透過了書院的考試,是書院山長親自點頭要招的。

算下來,這個大侄子也是寒窗苦讀十年了。

這麼多年,經常有村民問他們,延寧讀這麼多年書,什麼時候去考個功名回來。其實他們不是不急,早在上一屆科舉的時候,公公和二伯就進城了一趟,原是想見夫子,卻碰到了書院山長,山長告訴公公,讓延寧等幾年,不是他學識不夠,而是念紀太小,恐心性不定,萬一遭受打擊,反而害了這孩子。

山長甚至放話說,劉延寧是他最看好的學生,他最不想見到,這個學生早早成名,最後卻同世人嘴裡的那些少年天才一樣泯然於眾。他是看好劉延寧能走得更長更遠,至少比他長。

山長的這番話,起初只有公公和二伯知道,或許她丈夫也清楚,但是沒告訴她,因為意義重大,山長是舉人老爺,整個永州也就那麼十幾位。

而身為舉人老爺的山長,希望也看重延寧走得比他遠,至少延寧要是個進士。

進士是什麼概念?那是天子門生,要被聖人親自授官的。

安氏能聽到這番話,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