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冰線,過了小行星帶,隕石上才會累積冰。而穀神星——我們姑且用小行星帶最大星體‘穀神星’的名字來命名那顆已經爆炸的大行星——的位置讓它剛好可以累計冰,即便沒有大氣層。”
“這種情況下,冰的持續累積,以及星球大氣的保溫效果,必然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穀神星可能有豐富的海洋。”
“我們經常質疑,火星和地球那豐富的水究竟來自哪裡?真的是來自與彗星嗎?彗星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源給這兩個星球嗎?”
“如果那顆大行星爆炸了,如果穀神星在爆炸的時候聚集了足夠數量的水,那麼地球和火星的水源是否最終來自於穀神星?”
“穀神星地處木星與火星之間,我們假設,假設穀神星突然爆炸,那麼它的碎片除了停留在現在軌道形成小行星帶之外,其他的碎片都到哪裡去了呢?”
“假設真的存在穀神星,我們透過各種測算發現,它的質量很有可能與地球相近。而現在小行星帶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也不過相當於穀神星未爆炸前質量的千分之一。”
“就是說,在爆炸的過程中,穀神星損失了99。9%的質量。”
“穀神星一旦爆炸,它的碎片最可能的出路是被其他星體捕獲形成衛星、隕石,或者形成彗星。”
“我們知道,木星有一個著名的衛星,那就是木衛二,它有非常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是一顆冰球!沒錯,那是一顆月亮那麼大的完全由冰構成的星球。它是整個太陽系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比我們地球水量還大很多倍。”
“自從人類發展出系統的天文學,開始認識宏觀尺度上的太陽系之後,人類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地球能夠夠捕獲月球這麼大的衛星?月球直徑有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從太陽系其他衛星尺寸來看,月球相對於地球的尺寸顯得過於龐大了。”
“這個尺度已經龐大到,我們都懷疑它在被捕獲時,甚至會用自身引力撕裂地球。可它偏偏存在著,那麼我們就需要提出一個疑問,它是怎麼被捕獲的?”
“透過計算,我們發現,月球只有以一個非常緩慢的速度,靠近地球,剛好在被地球不過的過程中,被地球引力加速,同時慢慢切近地球軌道,這樣才能讓月球的引力不至於對地球造成太大影響,同時也不至於讓月球飛出地球的引力束縛,或者直接撞進地球。”
“如果要實現這一點,就會產生新的疑問,月球是從哪裡來的?”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並且剛好能夠被捕獲的速度是有上下限範圍的。低於這個範圍,月球會直接撞在地球身上;高於這個範圍,月球就會掙脫地球的束縛,不會被地球捕獲。”
“而如果月球是來自於太陽系外星體,被太陽系捕獲,那麼它經過太陽引力的加速,經過木星、土星等大行星的引力加速,等它到達地球軌道時,速度應該遠大於能夠被捕獲的速度範圍。”
“如果月球是來自於太陽系自身的彗星,它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它的速度會高於捕獲速度上限。那麼月球是從哪裡來的呢?”
“月球與其他行星的衛星相比,顯得那麼與眾不同。月球的軌道不同於大部分行星的天然衛星,它是接近黃道平面,而非像正常衛星那樣處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它永遠只有一面衝著地球,月球的背面我們是永遠不可見的……”
長長的紀錄片一直在播放著,裡面有大量的生物學、天文學、甚至哲學上的各種疑問。日本人透過揭示和設定各種疑問,在吳輝腦海裡慢慢勾勒出一個模糊的形象。一個模糊的,人類起源以及地球之所以成為今日之地球的輪廓。
在紀錄片的最後,鏡頭一轉,突然朝向宇宙深處,隨著距離的拉進,一顆漂浮在宇宙虛空的奇怪隕石進入鏡頭……
12…19 18:23:38254。第254章 按需分配
12…1918:23:38254。第254章按需分配
那是一個黑黢黢的標準四面體!
鏡頭在緩緩靠近四面體,隨著距離的拉進,吳輝才發現,這個四面體體積相當龐大,雖然沒有參照物,但是從鏡頭上看,四面體開始慢慢佔滿整個畫面。
在四面體佔滿畫面之後,又過了一會,四面體開始慢慢偏移,從鏡頭側面消失。然後一個新的剪輯片斷裡顯示,四面體再次出現在鏡頭中,只不過它的背景裡開始出現參照物。
那是一顆巨大的行星,此時旁白解釋道。
“……這是我們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經過小行星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