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岩石上的物質只可能產生於兩種情況:第一,天體碰撞引發的巨大碰撞。第二,核爆炸……”
“不只是這一塊岩石,整個維多利亞撞坑附近的岩石都存在類似情況,而且不僅僅是這裡,整個火星上大部分地區都如此。”
這時鏡頭突然轉回地球。
“同時我們知道,天體撞擊是不會產生大量的圓形小球,更不會有大量的玻璃體存在。這從地球上的各大隕坑就可以看到,全是荒亂的岩石碎片,完全沒有玻璃體和圓形小球。”
螢幕上突然出現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景象。
“而玻璃體的產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極端的高溫以及碳元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就曾在炸點附近找到了很多細小的玻璃體,而這些玻璃體的主要來源就是生命……人、鳥、樹木等等。它們都含有大量的碳!”
“高度文明的生命才可能製造這類殘留物,自然是根本不可能製造出這樣不符合邏輯的東西!”
螢幕上開始出現大量火星上的衛星俯拍鏡頭。
“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層積巖、衝擊巖,這些岩石只有在水文條件下才可能生成。同時我們還在火星‘淨土平原’發現了溝渠、洪水、衝擊平原的跡象。”
紀錄片的敘事很有意思,都是給出現象,點出疑點,然後轉向下一個話題,每一個話題都是隻找出問題,不給出答案。
“……縱觀人類文明史,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地域相隔遙遠,甚至永遠也不可能有交流的兩個文明,他們在上古神話中都會描述類似的現象。比如,無論是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印第安文明都描述了史前大洪水,甚至連很多土著部落都有流傳下來的關於洪水的描述……”
“……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相似的文明!在遠古時期,地球見文化交流尚未形成,個地區文明有很大獨立性。但是在各自封閉的早期神華傳說體系中,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神話竟然存在驚人的相似性。像大洪水的記載、十日並處的記載、造人的記載、太陽消失的記載、混沌世界的記載……”
“……如此驚人的一致,使人們不得不懷疑它們出自相同的背景,不過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
紀錄片突然畫面一轉,變成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場景。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在1943年,美軍佔領了一個南太平洋的小島。島上有一些土著部落,在美軍之前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來文明,一直處在原始狀態中。美軍上島之後,一下子帶來了發達的科學技術,土著看見:轟轟作響的飛機降落在新修的簡易機場上,運來大量的物資。尤其是土著感興趣的是,飛機運來各種食物,讓這些穿著古怪服裝的人每天幾乎不用勞動就能吃上最好的食物。他們覺得,所有奧妙都來自於那些飛機,飛機可以自動生產出各種食物,就像神話中的‘聚寶盆’。”
“但是沒多久,因為戰略上的原因,美軍放棄了這個小島。土著懷著複雜的心情看著那些‘神人’坐著飛機,消失在茫茫碧海藍天之間。這個小島很快被現代文明遺忘,再沒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後小島上的土著居民永遠也忘不了現代文明給他們帶來的深刻印象。”
“過了幾十年,一直考察隊登上這個小島,眼前的情景讓他們大為驚訝:島上的居民竟然憑藉著記憶力,一代代人之間用口口相傳的模式,清晰留下了當年美軍存在過的印記。他們用草木紮成飛機模型,並在飛機模型前修一條跑道。並且土著居民每年都在模型旁舉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眼巴巴盼望著駕著飛機的‘神’能再次降臨。”
“每當祭祀時,老人們都會向年輕人講這樣一個‘神話’:某年有一些神人,騎著飛龍,來到島上……”
“……印歐洲語系,因其符號起源特性,可以透過某個詞的詞根追溯這個詞的變遷歷史。在印、歐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次的詞根都是照耀的意思。世界許多民族的神都來自天空,或者與光明、閃電等意思相連。比如《聖經》中‘上帝’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就是‘來自天空的人們’。”
12…18 21:45:15253。第253章 日本人的紀錄片(三)
12…1821:45:15253。第253章日本人的紀錄片(三)
“中國上古時通常用假借字‘申’來表示神字,在甲骨文中‘申’的形狀像是一個閃電,這說明在古人心目中,神與天上的閃電、火光之類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