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摺!�
為了攻下賀勝橋,北伐軍中路軍第四、七、八軍前方高階指揮官齊集咸寧,共商進攻賀勝橋的計劃,蔣介石、白崇禧直接主持討論。會議決定:攻打賀勝橋的戰役由李宗仁任總指揮,指揮第四、七兩軍為攻橋主力,其中第四軍攻楊林壋,直逼賀勝橋正面,第七軍攻王本立,壓向賀勝橋東北地區,第八軍為總預備隊,並調第八軍的何鍵、夏鬥寅部從嘉魚渡江,繞道向漢口、漢陽進攻,以拊吳軍之背。
8月29日,李宗仁令第四軍仍沿鐵路前進,進逼賀勝橋正面,第七軍則出咸寧東北,自王本立攻擊賀勝橋以東地區。此時,吳部大軍已在賀勝橋嚴陣以待,雙方主力雲集,不惜傾全力作決定勝負的一搏。29日下午,北伐軍主力迫近賀勝橋。
。 想看書來
決戰兩湖(4)
30日拂曉,李宗仁向第四、七兩軍同時下達出擊令,一場惡仗打響了。雙方參戰的都是主力軍,兩方主帥誰都不敢馬虎,均親上前線督戰。第四、第七軍向賀勝橋吳軍發起總攻,李宗仁率陳可鈺、張發奎、陳銘樞、夏威、胡宗鐸等眾將領,直趨第一線指揮。北軍也恃險頑抗,戰場上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北伐軍官兵冒著炮火,奮勇衝鋒。吳軍的火力封鎖終於沒能擋住北伐軍將士的迅猛進攻,吳佩孚組織的第一、二兩道防線相繼被突破。第四軍、第七軍勁旅全力向賀勝橋吳軍正面衝鋒前進,其勢銳不可當。吳軍陣地動搖,敗兵潮水般向賀勝橋潰退。吳佩孚親上賀勝橋頭督戰,以機關槍、大刀隊排列橋上,凡畏葸退卻者,立被射殺。吳佩孚甚至手刃退卻的旅團長十數人,將他們的頭懸掛到電線柱上,以示有進無退。在吳佩孚親自督陣下,北軍又開始頑強抵抗,機關槍的火舌把戰場燒得一片焦黃。然而北伐軍將士士氣極旺,喊殺連天,前進官兵以吳軍機槍聲所在地為目標,向槍聲最密集的地方抄襲,李宗仁等高階指揮官也浴身火海,指揮衝殺。北軍終於支援不住,他們不顧大刀隊的阻擋,潮水般後退,一些人慌不擇路,落水而逃,一時河中浮屍塞流。數萬名官兵因後退無路,甚至向大刀隊發起反衝鋒,黑壓壓一哄而上,大家奪路逃命。戰至黃昏,吳佩孚見大勢已去,在亂軍中奪路爬上火車,急命開車北馳逃命。這時,數千兵士剛退到鐵路線上,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隆隆馳過的火車輾壓成肉醬,火車過後,鐵道線上佈滿殘屍,慘不忍睹。
主帥既已狼狽逃遁,吳軍潰敗更是加速。北伐軍將士乘敵混亂,衝過鐵橋,攻佔了賀勝橋陣地。北伐軍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攻佔賀勝橋後,北伐軍乘勝追擊。31日,第七軍兵分兩路,第―路向金牛、鄂城追擊,第二路直撲吳佩孚巢穴——武漢。9月1日晚,第二路兵臨武昌城下,將城團團圍住。3日上午,第一路攻佔武昌以東60公里的鄂東重鎮鄂城,切斷了吳軍與孫傳芳軍的聯絡。
李宗仁認為,部隊長途遠征,利在速戰,應該乘敵喘息未定,一舉而下武昌,於是自己親任攻城總指揮,陳可鈺副之,於2、4、5日連續組織了三次攻城。無奈武昌城垣既高且堅,護城壕溝又水深沒頂,加上守城吳軍已有準備,劉玉春、陳嘉謨等部拼死抵抗,閉城死守。北伐軍佔領洪山炮兵陣地,與城內蛇山炮臺對射;步兵爬城也不奏效,城垣一時難下。幾次攻城不克後,為了減少傷亡,改硬攻為長期圍困,準備等守軍彈盡糧絕後,再行奪城。不久,江西傳來了孫傳芳部西犯的訊息,李宗仁接到總司令蔣介石電令,調第七軍離鄂赴贛增援。李宗仁於是將圍城的任務交給第四軍負責,自己率第七軍將士取道鄂城,轉向江西進發。第七軍在兩湖戰場的作戰任務結束。
兩湖戰場是北伐戰爭最主要的戰場。從李宗仁派出第七軍一部援湘作戰到北伐大軍匯聚武昌城下,時不過三月餘,兩湖已為革命軍天下。第七軍在兩湖戰場中,歷任北伐軍的主攻部隊,除汀泗橋一役其主力未直接參戰外,其餘各大戰役均為主力。他們作戰英勇,在兩湖戰場打出了威風。新桂系李宗仁的聲名從廣西走向全國。
轉戰江西(1)
當初,吳佩孚與北伐軍在兩湖決戰時,吳曾調盤踞長江下游,號稱蘇、浙、皖、閩、贛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入湘應援。蔣介石為了迷惑孫傳芳,派張群與孫聯絡,使孫傳芳打起作“壁上觀”的主意,企圖讓吳軍與北伐軍先混戰一場,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不料北伐軍長驅北進,兩湖傳檄而定,孫傳芳如夢初醒,深感北伐軍已形成嚴重威脅,因而一改其原來的“中立”、坐山觀虎鬥的態度,急從蘇、浙、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