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將領黃超武與黃紹竑有舊,率兵一團投誠,黃紹竑將之編為討賊軍第四團,仍以黃超武為團長。
攻佔藤縣後,黃紹竑軍威大振,各方刮目相看。這時駐粵代表陳雄從廣州回到梧州,建議黃紹竑到廣州面見孫中山先生,取得孫先生的支援,為下一步軍事行動作準備。黃紹竑到達廣州後,首先見到了負責財政的廖仲愷,彙報了廣西的情況。然後在廖仲愷的陪同下,到河南士敏土廠大元帥行營謁見孫中山先生,向孫中山報告討賊經過,請示工作方針和請求補充接濟。孫中山先生聽完黃紹竑的報告,頗為欣慰。他說:“革命黨是不要一切憑藉的,一切都要自家去創造,自家去發展。革命主義、革命精神、革命黨員就是本黨一切力量的源泉。你們決心參加革命,首先要明白這道理,其餘的問題,可與廖先生去商量。”孫中山勉勵黃紹竑學習“革命主義”,並送《三民主義淺說》、《知難行易學說》二書,指示廖仲愷撥給黃紹竑經費2萬元(毫洋)和2萬發子彈。
返桂後,黃紹竑將目標對準陸雲高。盤踞在平南、桂平、貴縣、賓陽等縣,控制著廣西重要交通地區的陸雲高是陸榮廷的舊部,有兵一旅共3團,約五六千人,隊伍比較整齊,槍械也相當充足,戰鬥力較強。為了有把握地取得戰鬥的勝利,黃紹竑派伍廷颺到玉林去會見李宗仁,商量合力解決陸雲高問題。李宗仁當然同意,他派鍾祖培陪伍廷颺同到梧州聯絡。經雙方商定:黃紹竑部由夏威率領第三、四團及機炮連由藤縣循陸路,攻佔大安,繼續渡江與白崇禧部匯合,向平南攻擊前進;白崇禧率領第一、第二兩團,乘輪船溯江而上,在白馬附近登陸,攻佔平南,而後突襲陸雲高主力據守的桂平江口鎮。李宗仁部由興業縣進兵貴縣。李部進軍沒遭到激烈抵抗,於11月23日佔領貴縣,然後順流東下,25日桂平不戰而下,守軍營長黃飛虎接受改編。陸雲高部遭到打擊,只好轉入平南的鵬化,據險頑抗。李、黃兩部將其包圍起來,雙方激烈交火,陸雲高終於抵擋不住,率殘部千人,從鵬化竄入瑤山,投奔桂林沈鴻英去了。這一仗,黃紹竑繳獲大炮9門、“大鵬號”兵艦1艘,陸雲高部下的營長蒙志、王贊斌率部投誠。於是,從梧州、藤縣、平南、桂平直至貴縣,完全歸李宗仁、黃紹竑佔據。
李宗仁佔領桂平後,親到梧州,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重新登記,加入正在改組中的國民黨。這時,陸榮廷也看出黃紹竑對他的威脅,他決定出兵東征黃紹竑,以打通從南寧到廣東的水路,加強對廣西全省的統治,並尋找機會進攻廣東,恢復他舊有的統治。他下令李宗仁擔任“前敵總指揮”,###黃紹竑。李宗仁既不能和陸榮廷決裂,當然也不能應命。他說服陸榮廷暫罷東征之議,將陸的注意力轉向桂北,出巡柳、桂。結果,陸榮廷與沈鴻英火拼,黃紹竑才得以躲過一劫。李宗仁回憶說:“黃紹竑以三千人槍,居然敢以‘討賊’自命,和全體桂軍為敵,實因我屯大軍在玉林,互成犄角,做他的後盾。而我軍則仍保持廣西陸軍第五獨立旅的番號,保境安民,和粵軍全無關係。廣西當局和其他對我虎視眈眈的各地方軍首領,雖心懷疑忌,也無辭以脅我。同時我也可假紹竑出面和廣東大本營聯絡,一則可使兩粵革命軍人互通聲氣,有事彼此支援;再則可以減少對粵軍的顧慮,專心整頓轄區內的民軍兩政。所以黃紹竑的獨樹―幟,實是與我互為表裡,收相輔相成之效。”
定桂、討賊兩大軍(2)
此時,原駐廣州的桂軍獨立師師長陳天泰,突然帶著約四五千人的隊伍開到離梧州只有40多公里的都城,企圖回師廣西爭權。陳天泰實力頗強,但在廣東,他很難得到發展,早就想回到廣西來。尤其梧州這一富裕地區,是他志在必奪的主要目標,只是實在找不到理由來實現他的野心。這一次,他以開赴高、雷、欽、廉南路為名,暗中將部隊集中到梧州下游的都城一帶,並約自治軍陳先覺等為內應。但他既無大元帥府的命令,都城又不是他們南下必經的地點,這一陰謀就太明顯了。陳天泰先派他的參謀長李瀾柱到梧州,聲稱他們是來援助討賊軍統一廣西的。黃紹竑、白崇禧當然明白陳天泰的醉翁之意,但對於這一勁敵也不敢大意。他們一面把梧州上游的部隊趕緊調回佈防;一面商請李濟深粵軍第一師及海軍給予支援。為了麻痺對方,白崇禧在梧州河面花艇上設宴殷勤招待李瀾柱,並請與李相識的梧州親友作陪。酒過三巡,白先行告退,說是另有應酬。其實他離席後即乘汽船趕赴戎圩,再轉乘汽車到都城方面指揮作戰去了。
當時黃紹竑將梧州上游部隊,盡數調回戎圩集中,並請李宗仁派得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