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他們只怕是要被困死了。
而後來,白登之圍之後,漢高祖決定聽從劉敬的和親之策,用來緩和漢帝國和匈奴之間的關係,史上最早的和親便開始了。
只是這一口氣,憋屈在劉邦的心中,讓他一生都覺得窩囊,在臨死之前又將這事情說給兒子漢文帝(漢文帝之前還有個漢惠帝,也是劉邦的兒子,不過在位時間太短,就不提了)聽,讓他記住這個恥辱,將來好一雪前恥,文帝一輩子兢兢業業,國力雖然有提升,但是還是打不過匈奴,所以只好繼續和親,於是又把這事情傳給了兒子景帝,景帝在位的時間也不長,國力繼續提升,但是北方的匈奴這個時候已經愈發的強大了,漢軍缺乏騎兵,一樣打不過,於是他繼續把任務傳給了兒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大帝。
劉徹這個傢伙是個敗家子,一看,自己的父輩祖輩們給自己攢下了這麼大的基業,北邊還有一個喂不熟的野狼,和親的辦法現在已經不管用了,那怎麼辦?除了打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了!
於是他一邊積極備戰,訓練騎兵,招募軍隊,另一邊派出侍者出使西域,準備聯合西域的那些受到匈奴欺負的國家,一同反抗匈奴!順便還為他找一找合適的馬匹,畢竟漢軍裝備的都是河曲馬,這種馬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都有些差,但是好在這種馬性格溫順,是菜鳥騎兵的最愛,裝備給漢軍也算是適合。
不過要想跟匈奴決戰漠北,那麼他必須要裝備更好的馬匹!
張騫這個傢伙在西域果然找到了一種良馬,那即是大宛馬!這種馬爆發力強,身材高大,速度也快,耐力稍差,但是比起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