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第三十二章 局勢(中)

政和七年三月十三日,辛丑。//西元1117年4月16日

夜。

汴京,皇城,睿思殿。

巨燭熊熊,獸香嫋嫋。

殿東的御書房中,一個身穿道服、發插玉簪的中年男子端坐在細木精雕的御桌之後。這中年男子,不過四十上下的樣子,蓄著三縷清須,眉清目秀,看上去風神俊朗,乃是一個難得一見的美男子,正是大宋當今的天子趙佶。

御桌之前,高高矮矮的站著七八個大臣,皆是身著朱紫,分作兩班,左右侍立。站在左首最前的是一個年過花甲但仍不失風儀的老者,也是當今天下權力僅次於趙佶的人物——公相蔡京,其後二人則是太宰鄭居中、少宰劉正夫注1,而立於右首最前便是掌樞密院事的檢校太尉童貫。這七八個人,就是領導大宋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政事堂、樞密院兩府的全班人馬。

幾個宰臣突然在夜中被喚入宮內,互相之間都是面面相覷,都不知發生了何事。童貫偷眼上望,見著趙佶臉上的表情有喜有憂,卻也看不出什麼名堂。只有蔡京一人,顯得氣定神閒,看上去早已知道內情。

磨蹭了一陣,鄭居中當先出班:“陛下夜召臣等入宮,卻不知為了何事?”

“今日朕連夜喚諸卿入宮,卻無他事,只為了兩份剛剛遞進來的緊急軍情。”趙佶說著,抬了抬手,示意侍立在身後的一個內侍把擺在桌案上兩份奏摺傳下去。

緊急軍情?!眾宰臣的腦袋裡都轉著問號,尤其是童貫,更是滿頭霧水。他看趙佶的神情,並無怒意,應該不是地方叛亂的訊息。但若是從西夏、遼國這一西一北的兩個地方傳來的情報,卻絕不可能繞過他這個統領大宋西北兩面防務的河北陝西宣撫使,那還有何處有軍情?值得官家把宰相們都連夜召進宮中?童貫強忍著想搶先翻看奏摺的焦急,看著鄭居中把兩份奏章接到手中。

鄭居中從內侍手中接過奏章。腰部卻不由自主地微微彎了一下。這個內侍也並非常人,而是當今朝中權位僅次於童貫的大宦官——梁師成,若說到天子的寵信,他也許還在童太尉之上。所以朝堂百官,都對其禮讓三分,就連他身為宰相。也免不了要彎彎腰。

鄭居中拿著奏章。先習慣性地看了看首頁上地上奏者。一份是來自廣西帥司。而另一份則來自泉州知州。又看了看尾頁地時間。兩份奏摺。一份寫就於元月下旬。一個則出自於二月末。位置、時間相差甚遠。但在最後一面。卻都有銀臺司收訖地印章。

他瞥了前頭垂手恭立地蔡京一眼。銀臺司是掌受天下奏狀案牘地衙門。同時負責把奏章目錄抄送御覽。歸屬於門下省管轄。作為兼領門下侍郎地太宰。他如果沒收到哪份奏章。就只會是一人從中作梗。為了限制蔡京不斷膨脹地權勢。鄭居中剛剛受命卸下了領樞密院事地職務。轉而專任太宰一職。但今日地兩份軍情奏章。即未經過政事堂。也沒有上報樞密院。而是被蔡京當先捅了上去。鄭居中心中明白。這是蔡元長在示威啊!

暗暗嘆了口氣。拋開對蔡京專權地憤恨。鄭居中重又把心神集中到奏章上來。兩地相隔千里。時間差距近月。蔡元長卻又要故意避開兩府。到底是什麼緊急軍情?他皺眉深思。一邊一目十行地檢看起奏摺。不移時。兩份都已翻看完畢。抬手按序次把奏章交給童貫。他這時地眉頭。卻鎖得更緊。

童貫不顧禮儀地一把將奏章拿過來——此時並非在朝堂之上。也沒有太多地規矩。並不用擔心哪個不開眼地御使奏他君前失儀——只展開一看。幾個熟悉地字眼就登時蹦入他眼中。

東海!

趙瑜!

童貫的眼皮忍不住跳了一下,忙靜下心來細讀。等兩份奏章一齊閱畢,他已是面沉如水:好你個趙二!竟然能玩出這等花樣。他怎麼也想不到,數年易過,趙瑜的勢力膨脹得竟如此之快,竟然能破國俘君。而且還不是小國。而是當年神宗派了三十萬大軍都沒能攻下的交趾。也難怪蔡元長是那副神情——並不因為蔡京知道他與東海有點瓜葛——而是因為東海、交趾之亂,必然會把趙佶的注意力轉移到南方。從而耽擱童貫他最在意北方之事,也是蔡京到現在為止一直在反對的事情。

童貫臉色難看至極。自西征党項,拓土青唐,從而得掌樞密院之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領軍北伐燕雲,光復十六州,從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財與權,他童大都不缺,若論色,他二十歲才入宮,少年時也不是沒經歷過。唯一讓他遺憾地,就是不能在史書上堂堂正正的留下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