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而動,邁步出關而去。守關之人心中頹喪,無比失落地看著一位大成就之人就要從自己眼前錯過,心中實在是有一萬個不甘心。忽然,他想起自己的職責乃是守關之人,這老人想要出關就得留下出關的錢物才對,於是當即上前攔住了青牛,恭恭敬敬地向老者作揖,索要出關之錢。
老者這一下可愣住了,不得不睜開眼睛,看著這守關之人。他孑然一身而來,身無長物,哪裡有錢繳納呢?於是只好道出實情,問守關之人能不能通融讓自己這樣一位老人家過去。守關之人聽了,露出為難之色,一個勁地搖著頭表示不行,最後指著老者身下的青牛說,若是留下這頭青牛,倒是可以直接放老者出關而去。
老者露出為難之色說道自己年老體衰,這青牛乃是自己代步的腳力,如果沒有了青牛,可以說是寸步難行,是絕對不能捨下的。守關之人一聽,立即趁機下拜,說如果老者願意收下自己為弟子,那就可以代他繳納出關之錢,這樣老者就可以自由出關而去了。
老者坐在牛背之上,仰天嘆了口氣,最後無奈之下只得收下了這個守關之人為弟子,傳授他太上玄妙經,這才得以出關而去。而這位守關之人得了老者真傳之後,抬腳在地上跺了三腳,仰天大笑三聲,當即離開了那座關卡。數年之後,道海出而玄宗現世。又過了不知多少年,天地二宗、陰陽八派紛紛先後出現,成就了一大修行源流,稱為道門。而那位老者,因守關之人而傳,便被後人稱為道祖!
與道祖如此吝傳不同,佛祖則就顯得大方的多了。當初佛祖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就諸緣不及的涅槃解脫之境後,感嘆一切眾生不得解脫,於是便開始行遊人間,向所有人宣說解脫之道以及種種修持之法。
佛祖向眾人宣說的並不是唯一涅槃之道,而是應所對受法者根器不同而說種種不同修持法門,或者辨明心性所現、或者解說涅槃實相、或者解答弟子疑難等等,在佛門則統稱為佛所說法。而佛祖說法並不拘泥一時一地,有時候在城中,有時候在野外,有時候在大雪山,或者有時候在島嶼之上等等各處,只要弟子所在,便無拘於地域不同。
並且佛祖說法之際,或處於深寂定境之中。或者施展種種大神通周身放出無量光明,或者集聚種種祥雲,或者造就無邊幻覺之境,或者帶領弟子周遊物物境。變化遊戲。這樣做,既是為了增加弟子修持信心,也為了讓弟子能夠得到加持之力,或者是讓弟子能夠更好領悟涅槃解脫……總之,佛祖說法好不遮掩。卻會隨根器不同顯示不同境界玄妙。
這樣一來,佛祖所至之處,有教無類,敬佩信服者雲集,越來越多的人拜服在他面前,求他收錄為弟子。佛祖對此一概不拒,無所不容。除了人之外,甚至還有一些異獸、妖物、草木之精,乃至其他非人之屬。在很短的時間內,佛祖便收下了大約五千弟子。其中有五百位獲得成就者則離家別國,跟隨佛祖四處說法、傳法,稱為五百常隨眾。在這五百弟子之中,又有十位獲得大成就者,各有神變,號稱佛祖座下十大弟子。
正是在佛祖和這些眾多弟子一起努力之下,佛祖所傳涅槃之道開始在天地之間廣為流行,慢慢地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共修之人。因為佛祖提倡修持涅槃之道需要出家剃髮、合群共修,因此漸漸地形成了修持涅槃之道的弟子共同修持之地。直到佛祖涅槃之後,最終佛門出現了十一座大山。與道門十一宗相對,號稱佛門十一山!
以佛祖所言,涅槃解脫之道需要傳道之師、行道之人、和修持之道,並將之並稱為三寶。只有三寶同在,涅槃之道才不會斷絕。比如他座下的五百弟子能夠成就他所傳涅槃之道,護持涅槃之道,降服種種劫數魔怨,辨別正邪修行之道。以及能心安身定,具備種種神通功德智慧。外在能向人顯露種種身色相好,向人解說涅槃之道,令人一見而生信心,消除眾生種種苦難,令善增、令惡減。這樣一來,涅槃之道就能永遠在人間流傳,不會滅絕。
跟道祖最後騎著青牛出關向西而去,最後下落不明無人知其所蹤一樣。佛祖最後則是騎著一匹白馬向東而去,再也沒有出現在人間。但是在佛門之中卻還有另外一個說法,那就是佛門的佛山,完全就是一個人昂然而立的樣子,據說乃是佛祖坐化之後的肉身變化而成。這兩個說法究竟孰是孰非,就連佛門弟子也說不清楚。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佛祖和道祖號稱都求證了長生解脫之境,為什麼最後都消失人間不見了呢?後世道門稱道祖已經羽化前往了永恆不滅的仙界,而佛門弟子則稱佛是涅槃之後開闢極樂佛國。但是無論是不滅仙界也好,極樂佛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