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弦城。
桓武的死傳遍了整個天下,也正式代表了這位縱橫天下的霸主人生的舞臺落下了帷幕,而中原霸主大梁也將變一副模樣。
新任的梁侯桓磬服喪百日,而梁國的權力交接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著。由於桓武生前的佈置與安排,這場交接進行得很是順利,幾乎沒有波折。
梁軍之中諸位上將軍都對這位新任的梁侯宣示效忠,三衛一府中效命於大梁的一眾修士也對桓磬表示臣服。有了這兩個助力,桓磬已經掌握了局勢。而接下來,對於內外關係的調整,則需要桓磬花費大把力氣。
不過無論梁國內外怎麼改變,對於蜀國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無論如何,蜀國都是梁國的大敵,而楊羨都是桓氏一族必須除去的大患,梁蜀之間更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桓磬有可能對吳、楚、燕等國的國主都表現善意,然而對於楊羨卻是不可能。
與其餘的諸侯國不同,蜀國最大的憂患不在於外界,而在於內部。
梁國所掌握的土地,經過多年的戰亂,變得滿目瘡痍。桓武統一了中原,然而短短十年的時間,還遠遠不足以平復。
吳、楚兩國多年來遭受梁軍的壓力,所有的一切都為了戰爭而服務,經濟發展反而十分落後,這也是為什麼在討伐海族這件事情上蔡通與侯陶如此積極。
至於朱梓和景雲,他們麾下有著很強的軍力,可是受困於內部與外部種種壓力,根本無法將軍力發揮出來,而荒域與豐原,則是最好的出口。
所以,除去蜀國之外的諸多諸侯國,內部發展都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
然而蜀國不同。
益州最大的一次大動亂髮生在百年前,季孫之亂掀起了腥風血雨,可終究年代久遠。
除此之外,益州最大的動盪發生了在二十多年前,葉東陽率領十萬東陽教徒入蜀,與楊忠對峙,爭奪蜀地。
不過,這場危機終究因為楊忠擒下了葉東陽,東陽教的諸多高層被誅滅而悄然化解。十萬教徒群龍無首,最終只能退入群山之中。
啟帝崩逝之後天下大亂,可因為益州的地形和內部強有力的政權,並沒有波及到多少。
此後多年,一直到梁軍兩次伐蜀之戰,蜀國都沒有受到過大的戰亂。而這兩次,範圍也只縮小到了周南一郡,戰爭的範圍並沒有擴大。
夏雲樺雖然昏,是個裱糊匠,無論內外都沒有多大的建樹,可她也沒有大興土木,浪費民力。
這麼多年來,蜀國一直在發展著。在人口沒有暴漲的情況下,蜀國內部發展已經飽和。而後設立西南一郡,開拓海域,但是蜀國的條件擺在那裡,論發展水軍,遠沒有吳楚兩國那先天的優越條件。
這便是蜀國的上限所在,桓武看得很清楚。
楊羨手下有二十多萬軍隊,那是因為蜀國只能有這二十多萬軍隊。再多,只是空耗國力而已。
而梁軍光雍州一地便有十餘萬軍隊,可不代表梁軍只能有這十餘萬的軍隊。
所以,只要桓武的繼承者能夠穩住雍州的局勢,再等待十年,梁國的國力恢復,哪怕到不了啟帝末年的水平,但雙方之間迅速拉開的巨大的差距亦不是一人能夠改變的了的。
整個蜀國經過多年治理,現在內部已經沒有多餘的發展空間了。
“蔡通這個老狐狸,桓武死了,就把軍隊擺在了我軍的大門口。”
楊羨拿著探校發來的情報,隨手就是一扔。
楚將魏和率軍兩萬,增援平陵。這兩萬人不多,可要知道,整個吳楚邊境也只有一萬人。可蔡通光在平陵一處地方,就擺了三萬軍力。
防範之意,昭然欲出。
“蔡通這老狐狸大概是怕主公趁著梁國新喪,趁機出兵攻打楚國吧!”
黃言一笑而道,似乎在笑蔡通想多了。不過一旁的嚴樂卻是笑不起來,他的眉目緊皺。
“主公,除此之外,吳主侯陶已經決定讓吳國的翁主侯昭姬嫁於蔡允,而蔡通也答應了。吳楚兩國正式聯姻,關係也將更加緊密。”
天下的形勢變得相當微妙,桓氏代周之意已經越來越明顯。
無論各個諸侯國怎麼明爭暗鬥,可是明面上仍舊是大周的屬國,周帝夏雲杺的臣子。可一旦桓磬稱帝,那麼這個先決條件便不存在了,天下必然動盪。
到時候,吳、楚、燕、涼諸位諸侯的選擇也將會變得相當微妙。他們若是仍然想要待在原來舊時的體系之中,就必須對夏宮涅稱臣,等於變成了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