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的時候,倒沒感到他的好,倒是他死了,這才感到還是在他治下時,我們多少還自在些!”
沈萬三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議論,接著又換上一支香點燃:“我們燒的這個香,就叫九四香吧!”
“九四,你是說為張士誠燒香?”陳泰瞪著浮腫的眼:“你這不是把大家都往朱元璋的刀下拖麼?”
那個瘦瘦的富紳也點著頭持重地說:“是啊!這不妥,這樣正是給朱元璋剿殺我們提供了口實!依我看,不如改一下,蘇州話中‘九四’和‘狗屎’諧音,我看就叫狗屎香更好些!”
“好!”沈萬三點頭道:“這改得好!”
2《小放牛》終於《大登殿》,只是家鄉災民的呼喊,越發使朱元璋對蘇州的富戶難抑憤恨,更何況他知曉了那為張士誠張目的“狗屎香”
在圍剿張士誠的同時,朱元璋已在為開國定都、登基稱帝做準備了。
在圍著姑蘇城的同時,應天新城拓築工程基本告竣。登基的大殿也即將破土動工。
對那個有皇帝之號的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派人去接他,孰料在渡江時,這位皇帝卻在江中淹死了。是上天的安排,還是刻意的謀殺,這也許只有朱元璋知道了。
張士誠滅亡之日,正是朱元璋登基的宮殿落成之時。
《明史》載: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春正月壬申朔,四月乙亥,上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正如兩個摺子戲的戲名所說,《小放牛》終於《大登殿》了。
明皇宮乾清宮內,朱元璋端坐著,群臣朝拜,鼓樂齊鳴。
朱元璋看著下面的文武百官,看著他的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御史中丞劉伯溫,得意地笑了。
然而當登基大典後,朱元璋乘著打著黃傘的馬車從皇宮內出來,在宮外卻遇到一群要飯的農民跪在皇宮的臺階前。跟隨著皇輦的宮人和衛士們要將農民們趕走,朱元璋搖搖手。
農民們看見皇上的馬車過來,齊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地停下馬車,正想站起來說幾句話,可不料農民們一個個卻大聲地喊了起來:“求皇上給我們飯吃!”
朱元璋聽著那些農民操著他熟悉的鄉音,不由得探出身子,問那些農民:“你們是哪裡人哪?怎麼都不在家裡種田,卻到這裡來討飯呀?”
農民們一個個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我們是皇上的同鄉,從安徽鳳陽來的呀!”
“家鄉十年九災,我們在家裡活不下去了……”
朱元璋神情黯然,過了一會,他對騎馬跟在身後的關帷說:“你去,給這些農民們施捨些吃的!”
新當了皇帝,朱元璋本想到外面去兜兜風,過一過帝王癮,但卻被家鄉出來逃荒的農民們敗了興,哪裡也不想去了,徑自回了宮。
宮內,朱元璋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可耳朵內老響起那些農民們的呼喊聲。他那從淮西時就一直跟著他的老伴馬皇后走了過來:“皇上,請及早安寢吧!”
朱元璋看了馬皇后一眼:“皇后,不知怎麼我一靜下來,就聽見家鄉那些災民們的呼喊。”
“你也別去想了,下面的人,已給他們施捨了粥飯!”馬皇后看著他說。
“施捨了這一頓,可明天呢?後天呢?”朱元璋嘆了一口氣,“天下還有多少忍飢受寒的百姓啊。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我餓過,也造過反當了皇帝,因此我深知孔子這句話的深刻之意。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拉平這個不均,嘿,難免有人還會要揭竿而起,更難免有人稱王稱帝!”
一二七
馬皇后點首。
朱元璋抖了抖身上的龍袍:“你別看我穿上了這個。唉,這事要處理得不好,我們還得下臺去當草寇!”
“難得皇上一片愛民之心……”馬皇后說。
“不!這不是愛民。”朱元璋打斷馬皇后的話,“這是我愛我自己!關心著我這皇位的穩固!你沒聽說,在馬上能得天下,可在馬上卻不能治天下呢!”
“說到治天下,孔子他也說過,不患貧而患不安。老百姓不能安定,這國家就不能安定呢!”
朱元璋:“是啊!要讓老百姓安居而樂業,否則,不安居,不樂業,這非但窮民難治,就是有些富民也難治呢!”
馬皇后不知他怎麼又說到了這個上,不由試探道:“皇上這是指……”
“我是說蘇州那些當初給張士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