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2)
沈文榮這位地道農家出生的漢子卻有著商人天生的精明。“永新”為沙鋼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那位港商想將這個專案全部買下來,而沈文榮卻棋高一著,透過談判,反而將港商手上35%的股份全部回購。“永新”財源滾滾而來的同時,紅紅火火多年的9條窗鋼生產線,卻在鋁合金窗的興起中,一條又一條地從沙鋼人眼中消失了。做企業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蓋莫例外。
第三個重大決定:攬天下技術搭建“亞洲第一爐” 潤忠
“永新”的成功,沒有讓沈文榮陶醉。他站在“永新”的平臺上,旋即他看到了“永新”技術的沒落,同時也領略了炫目的世界一流:德國的超高功率豎式電爐、瑞士的新型連鑄機、美國摩根的自動化軋機以及西門子的自動控制系統。他從寶鋼的發展中體會到,只有引進第一流的裝置,才能出世界第一流的產品、做世界第一流的管理與創世界第一流的經濟效益。
在“開放型自力更生”理念指導下,借用“永新”的資金積累,沈文榮下決心搞一個獨一無二的“大拼盤”:把德國最好的電爐、美國最好的軋機、瑞士最先進的連鑄機、西門子的自動控制系統全部拿來,立足於更高的技術層面,再搞一次中國冶金史上的創新!這著實又引起圈內外一連串的拍案驚奇和無數個問號!但是那些無關痛癢的輿情沒法阻擋沈文榮。
1994年,“90噸電爐…高線短流程生產線”由北鋼設計院設計出來,每平方米造價2500元,總投資要22億元。沈文榮算算覺得不對頭,要求修改方案,結果投資額縮到13億元左右,廠房造價改為每平方米1580元。他還是不滿意,就找江蘇設計院設計,要他們按照沙鋼的方法設計方案,利用從前蘇聯以廢鋼價格買回的槽鋼、角鋼,只要保證安全可靠、美觀大方就行。結果廠房造價每平方米只有780元,總面積達萬平方米,又節省了4300萬元。他親自帶隊去德國,數十萬噸的裝置運回國後,他乾脆吃住在工地上。當時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當裝置除錯請人又需要支付18萬美元勞務費時,沈文榮心疼了。他拍板自己幹。安裝“永新”時的緊盯策略發揮了效果,最後沙鋼自己的土專家3天4夜不合眼,反覆除錯終於自己除錯好了裝置。最終,沙鋼建成“潤忠”這個專案僅花了個億。
這條用最快速度組建而成的全球一流的線材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67萬噸,透過技術改造,2004年產量達到97萬噸,其年產量還超過國外同類裝置20%,每噸鋼的電耗也降到同類裝置最低。惹得同行業老大哥也根據市場需求謙虛地派員來學習,引進了一條規模相同的流水線。
第四個重大決定:用全球視野打造戰略供應鏈
躋身世界鋼鐵企業巨頭,是沈文榮長久以來的理想。他清楚,要做世界一流的鋼鐵企業,必須有全球視野,主動融入國際經濟大迴圈之中。
1996年年初,90萬噸電爐專案剛剛出鋼,連鑄、連軋還在除錯中,沙鋼集團又有了驚人舉措:與世界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國浦項集團合資興辦10萬噸不鏽鋼冷軋薄板、10萬噸鍍鋅鋼板和14萬噸鋼材加工中心三個專案。當時專案總投資達億美元。此時,浦項與沙鋼的合作進入新階段,在張家港浦項不鏽鋼有限公司的投資總額累計達到億美元,透過技術創新和專案擴建,成為國內最大的冷軋不鏽鋼薄板生產基地。
其間還發生了一件“千里追蹤”的軼事。為使專案早日獲得批准,沈文榮先後7次進京向有關部門彙報。一次,他去冶金工業部彙報,不料部長去了海南,沈文榮立即坐飛機追到海口,可部長又下了鐵礦,他又連夜趕路250多公里追到礦上,向部長作了彙報,不久,浦項合資專案獲得了批准。
沙鋼的合作伙伴可不僅僅浦項一家。沙鋼的板坯生產是和韓國東國制鋼(主要生產造船板)合作的,這也是從戰略上考慮的,因為他們的管理手段和生產工藝都十分先進。經過幾年的學習和不斷改進,沙鋼的產品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別人的板坯出口價格是300美元,沙鋼要賣到350美元。
2005年9月初,沙鋼集團與韓國SK商事簽署了熱卷板專案增資1800萬美元意向書,這使該專案的註冊資本達到3000萬美元。還與東部制鋼、新日鐵、伊滕商會等日韓大公司積極聯絡和洽談,共落實了3個新專案,達成5項投資意向,新增了7家大客戶。
中國鐵礦不多,優質鐵礦更少,而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卻資源豐富,上游資源的戰略意義沒有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