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按晏嬰的說法,也是不能讓孔子有一次實驗周朝制度的機會。因為,這個實驗做失敗了沒關係,社會上一切照舊,但萬一做成,這時齊國是跟著實施還是不跟著?跟著實施,就會遇到晏嬰所說的那些問題。不跟著實施,恐怕又會遇到別的社會壓力,不如干脆不做。所以,齊景公也不得不收回要封孔子於尼谿田的想法。

孔子在列國奔波了十四年,先後到過衛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始終沒有覓得一次實踐機會,不得已於公元前474年返回魯國。此時他68歲,魯定公也已經過世,孔子不再過問政治,只專心於教學,傳播和闡述先人所陳述的美好思想,以及他們所建立的良好制度。

孔子逝世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公元前249年,楚國滅魯國。原藏於魯王宮內、經孔子修繕整理過的《周禮》,隨魯國的王家珍寶以及其他典藏一起,被擄入楚王宮。。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十五章 秦始皇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人也”,就其本質,即人的權利。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如果失去權利,法又有何用?所以說,孔子的思想,是一套完整的古典*理論,在他看來,禮法的制定要以*為出發點。

當然,在春秋戰國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人們為貪婪所控制,只有人自身的個人慾望在第一位,其餘都是次要的。於是,即使有思想家主張*,也沒有政治家去實踐*。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只有能尊重*的人,才是具有明辨好壞的能力、能分辨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人。儘管有些象衛靈公那樣的君王,從國家的長遠利益打算,他們關心百姓福祗,敬重孔子,希望發揮他的作用,甚至是實現他的理想。但把握實權的新興地主階級,他們不能接受孔子。因為,實踐孔子的*理論,將意味著他們的權力必被削弱,利益受損。所以,對他們來說,孔子是不可以親近,是不可重用之人,他們也就極力反對授予孔子實權。

周平王東遷,是西周原始社會主義社會崩潰和解體的標誌性事件。東遷後的周王朝,社會性質、制度,與周武王時代已全然不同,是一個全新的歷史時代。比如,在初周,只有周室能稱王,諸侯只能稱公。東遷後,各路諸侯紛紛自稱為“王”、或“君”,這與周王的尊號相同,宣示了他們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就是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各國各自獨立發展,有自己的貨幣,自己的文字,形成不同的文化,產生不同的信仰。這情形,與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情形完全一樣。羅馬帝國崩潰解體不過幾百年時間,在它曾統治的疆域內,先後發展出德語、法語、英語、義大利語等各種有一定聯絡,又各自不同的語言。本來,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義大利人,都是日耳曼裔的,但語言文字的不同,就使他們成為不同的民族。就是在這個完整的意義上,戰國七雄,走上獨立發展成為民族國家的道路。

公元前247年,秦襄公第31代孫,時年13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由於年少,朝政由太后和丞相掌管。公元前238年,嬴政22歲,王室為他舉辦成人禮,此後正式執政。

在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中,相互間矛盾不斷,戰爭不止。因為幾乎每天都有爭戰發生,各國百姓其實苦不堪言。自公元前230年起至前221年,秦嬴政派出大軍先後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中原的統一。秦王嬴政把各國的邊界抹掉,也就為天下蒼生結束了一段苦難。

但由武力撮合而成的新國家,隨時有再分裂的可能。嬴政對丞相王綰及御史大夫馮刼說:

“戰爭期間,各國與我們約盟媾和,然後又背盟,反覆無定。這是因為心裡面對我們秦國沒有敬意。‘王’這個號要改,不能再使用。用一個新稱號代表統一的中國,代表秦國的高貴,不改不能稱成功,要議一個稱號出來。”

秦王的想法就是建立一個金字塔型社會,把權力集中起來,以等級差別來使處於下一級的人對處於上一級的人產生敬意,維護穩定。

王綰和馮刼找廷尉李斯商量,李斯找到了博士們,最後商議出了一個結果:“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而以泰皇最貴。‘泰’本意為極大,最能表彰王之偉業。那麼,稱秦王為泰皇最合適。”

王綰、馮刼和李斯上朝向秦王彙報:“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自上古以來未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與博士議曰:‘古有三皇,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