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逆則嘔苦。”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設有“嘔吐噦”專篇,根據不同病因、症狀而立法遣方,至今仍被臨床廣泛應用。他還認識到嘔吐又是人體排出胃中有害物質的保護性反應,提出不可止嘔的治療禁忌。如《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日:“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儘自愈。”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嘔吐噦逆》推崇生薑的止嘔作用,指出:“凡嘔者,多食生薑,此是嘔家聖藥。”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嘔吐》也指出:“大抵嘔吐以半夏、橘皮、生薑為主。”明·張景嶽將嘔吐分為虛實兩大類,《景嶽全書·嘔吐》雲:“嘔吐一證,最當詳辨虛實。實者有邪,去其邪則愈;虛者無邪,則全由胃氣之虛也,補其虛則嘔吐可止。”這一分類方法提綱挈領,對後世影響很大。清·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出“洩肝安胃”為嘔吐治療綱領,在用藥方面強調“以苦辛為主,以酸佐之”,治法方藥豐富。
嘔吐可以單獨出現,亦可伴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中。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幽門梗阻、食源性嘔吐、神經性嘔吐、十二指腸壅積症等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另如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症、顱腦疾病、代謝紊亂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早期,當以嘔吐為主要表現時,亦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同時結合辨病處理。對於噴射性嘔吐應重視查詢病因,採取綜合診療措施。
【病因病機】
嘔吐的病因多由飲食所傷、外感時邪、情志失調、素體脾胃虛弱所致。病機主要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風、寒、暑、溼、穢濁之邪侵犯胃腑,胃失和降,水谷隨逆氣上出,均可發生嘔吐。但由於季節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不同。如冬春易感風寒,夏秋易感暑溼穢濁。因寒邪最易損耗中陽中氣,凝斂氣機,擾動胃腑,故寒邪致病者居多。
2。飲食不節
或飲食無制,飽餐過量,暴飲暴食,偏嗜酒辣,過食生冷油膩,可導致食滯不化,物盛滿而上溢;或進食餿腐不潔,或誤食異物、毒物等,致清濁混雜,胃失通降,上逆為嘔吐;或飲食不節,脾胃受傷,水谷不歸正化,變生痰飲,停積胃中,飲邪上逆,則發生嘔吐。
3。情志失調
情志抑鬱,憂思惱怒,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