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讓大家都過去看,今天著重栽種這兩千株白楊樹!”

種樹的時候,之所以要去除掉多餘的枝丫,其實就是為了減少散熱的面積,進而減少水分的蒸發,前面多次強調過,在沙漠地區栽樹,種下去的時候怎麼防止樹苗脫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對於針葉林來說,這樣的問題稍稍的小一些,它們的樹葉面積小,厚度較厚不容易流失水分,但是對於闊葉林和大型的喬木而言,栽種之前就要去掉枝丫,不然的話它們的樹葉太多,太陽一曬就容易焉了,到時候就很難存活了。

而把樹坑挖的深一些,距離表面灼熱的沙粒也就遠一些,樹苗的根系不容易受損,而在裡面放塘泥,這就是林全他們農場的標準做法了,而至於那一團棉球,則是前不久他們想出來的辦法。

棉球具有比較強的吸水能力,而且棉這種東西有比較強的隔熱能力,放在地下的話,它是實心的,裡面的水分不容易流失,但是樹木的根系也具備一定的吸水能力,而且比棉球的吸水能力要強,所以放一顆棉球進去,等於是給了樹苗一個小型的水庫,幫助它們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因為普通的澆水,水分深入地面之後很容易就流失掉,吸收水分的視窗時間太短了,水分不夠用,澆水太勤來的也會沖刷掉裡面的土層,造成營養流失,於是便想出了這個辦法。

事實上,林全更想試試海綿,不過海綿的吸水能力似乎比樹木的吸水能力要強,水分儲存進去之後吸收不出來,這以後還要進行試驗才能知道。

第一百零九章 完成

兩千棵白楊樹是林全非常重視的一批樹苗,在他的親自指導和監督之下,工人們很快就將這批樹苗種下去了。

因為這批樹苗是他從系統商店裡面剛買出來的,省去了轉運環節,所以樹苗栽下去之後一個個精神不錯,加上一些配套措施加以保障,所以這兩千株白楊樹的存活率非常的高,存活率高大95%,這讓林全萬萬沒想到。

沒想到白楊樹的生存能力居然這麼強悍,那看來明年可以擴大白楊樹的種植面積了,白楊樹的經濟系比起沙棘樹來說要稍稍的差了一些,主要原因是它沒有果實,但是白楊樹也有自己的大用處。

因為它是大型落葉喬木,所以防風固沙,防治水土流失能力很強,這一點是沙棘樹比不了的,畢竟沙棘的高度只有一米多高,而除此之外,白楊樹的樹葉茂密,可以改善氣候,沙漠地區有太陽的地方溫度很高,沒有太陽的地方溫度會下降不少,很多不適合在強光下種植的植物,比如說一些豆類植物,這種植物可以改善土質,吸收和轉化空氣中的氮氣,增加土壤的養分,具備很強的經濟效益。

在古代,因為沒有化肥,所以糧食的產量一直上不去,一個田地不能連續耕種,因為那樣的話土壤的肥力就會迅速的下降,有些地方一開始開荒的時候產量很高,但是連續種植兩三年之後就不行了,因此在北方的很多地方,一年只種一季小麥,剩下的時間就用來養田了,所以小麥的產量反而比南方種兩季水稻的水田還要高一些。

不過如果他們套種一批大豆類的植物的話,土地的肥力就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來年的產量還是會很高,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豆類植物能夠固氮。

古代人不知道氮肥也不知道大豆根瘤菌能夠固氮這個原理,但是他們卻知道這種提高產量的方法,早在唐代的時候,唐高宗就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農學的機構,這些人有內務出錢,在工部掛名,以皇家園林和長安城外的封地作為研究地點,進行農學的研究,他們甚至弄出來了雜交水稻這種東西,只可惜不能推廣。

而種植大豆能夠提高田地的產量,這件事情也在唐代被研究出來了,因此大豆在唐代很受歡迎,甚至連食療鼻祖孟詵都專門在《食療本草》這本書裡面介紹了大豆的功能:“益氣潤肌膚”。

大豆不是沙漠型別的植物,不能直接種在沙漠裡面,它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0…25度左右,而且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而沙漠地帶白天的溫度有可能飆升到四十多度,水分蒸發非常的快,大豆在非洲幾乎就沒有分佈的,更別說是在沙漠地區的尼日了。

所以一開始林全想到了大豆,並且在職的菜園子裡面進行了一番實驗,結果發現這種植物在這裡生存不下去,勉強種活的幾株大豆的產量非常感人,一株只產了五顆黃豆,另外的一株只結了一個豆莢,要是有人在這裡主打大豆的話,那就要虧死了!

不過現在有了白楊樹,可以在白楊樹的樹蔭下面種一些大豆,白楊樹的樹葉雖然會擋住大部分的光線,大豆的採光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