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為重,呼應廣大民眾的心聲,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改反蔣抗日為逼蔣抗日,多次呼籲停止內戰,請求一致抗日。同時還透過各種方式渠道,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陰謀與罪行,向全國各界人士宣揚愛國理論,支援和領導工人與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得到了廣大民眾,以及大部分地方軍隊的稱讚與支援,為抗日名族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秘密策劃進行兵諫,在西安臨潼華清池扣押了蔣介石以及陳誠等一批民國高階將領,意圖逼蔣抗日,引發西安事變。周恩來等人主張不與南京政府對立,爭取形成全國的抗日統一戰線,促使*中央採取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與蔣介石達成合作協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中華民族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937年7月7日夜,駐紮在中國北平近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為名,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附近的宛平縣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遭拒後,突然向中國守軍第29軍發起進攻,第29軍37師219團在團長吉星文的帶領下奮起還擊。7月30日,北平和天津相繼失陷。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拉開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中華民族抗日解放戰爭由此正式開始。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為表明抗戰決心,發表《廬山講話》,宣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有犧牲一切之決心。與此同時,國民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抗戰的重大決策,包括建立對日作戰的中央軍事指揮體制;實行全國軍隊總動員,實行戰時徵兵制,訓練新兵;召開全軍國防會議,制定作戰方案,劃分若干戰區;將國民經濟轉向戰時軌道;以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政府的抗戰決策。戰事隨之一觸即發。
作者題外話:在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中,作品概括性地描述了當時的重要戰況和局勢,譴責了日軍犯下的的一些暴行。具體到拍攝電影時,可以將此段史實按時間順序在故事情節中進行穿插,出於對日軍野蠻行為的憤慨,電影在表現這段畫面時,最好用真人重新上演一遍,以達到重現歷史的真實效果。今日的中國已非昔日可比,如果日本膽敢繼續輕視中國,他就會發現自己在中國面前依然是一個學生罷了。日本過去是中國的學生,今後也仍然會是中國的學生,他的所做行為只是對昔日的老師權威的一種反抗。當然這種反抗也是值得讚賞的,因為這意味著日本獨立人格的體現,日本曾是中國的文化附屬國,但它有勇氣跳出這一身份,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文明形態,令人感慨萬千。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二章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川軍代表劉湘電呈蔣介石,請纓抗戰,同時通電全國,請求一致抗日,並親自隨軍參戰。當年年底,劉湘病危住院,發表元旦獻詞《長期抗戰中的四川》,隨後留下遺囑,要求川軍抗戰到底,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激勵川軍將士奮勇殺敵。1月20日晚,劉湘因胃潰瘍病吐血身亡,時年48歲。國民政府予以劉湘國葬,追封陸軍特級上將。
在劉湘的號召下,四川軍界停止內亂,一致調轉槍口朝外,準備為國而戰。四川青年與學生踴躍參軍,補充兵源,民眾亦傾其所有,為軍為國出力。商界向軍隊大量捐贈物資軍餉,農民取出大擔積糧捐作軍糧,手工業者晝夜為士兵趕製軍服,兵工廠迅速為軍隊更新裝備武器,婦女組織成慰勞團,向軍隊提供大量後勤服務。四川軍民滿腔愛國熱情,積極為抗日衛國戰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37年9月5日,四川民眾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行歡送川軍出川抗戰大會。川軍將士代表一一在會上宣誓,表示失土不復,誓不返川。四川安縣模範父親王者成將三個兒子送入軍隊,並且賜旗一面,旗曰: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大會氣氛莊嚴肅穆,軍民皆挺胸抬頭,目光堅定沉著,投射出川軍血戰到底的決心。
隨後,川軍奉命分三路開赴抗日前線,第一路第22集團軍由鄧錫侯率領,進入山西境內對日作戰。第二路第23路集團軍由劉湘率領,參加南京保衛戰。第三路由川軍將領楊森率領第20軍,參加淞滬會戰。三路川軍共6個集團軍,14個整編師20餘萬人。在隨後的戰鬥中,川軍雖然裝備簡陋,但始終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給予日軍心理恐懼和巨大殺傷,為川軍爭得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