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1部分

什麼時候能夠在英吉利海峽游泳。官兵們的心中全都是一副異常輕鬆的心情。

至於強大的大明陸航,他們例行公事般的將成噸成噸的炸彈仍在芬蘭人的各處城市之中,並且報告已經摧毀了目標。無論是地面部隊還是陸航都對芬蘭境內那茫茫林海沒有什麼興趣,也沒有派出部隊去仔細偵查這些森林。以至於他們壓根就沒有發覺到那些隱藏在森林之中的芬蘭軍隊。

芬蘭人之所以主動放棄了卡累利阿地峽的有利工事地形,主要的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芬蘭人非常清楚自己無法抵抗明軍的攻擊。堅守卡累利阿地峽的話必然會引起明軍的重視,從而將戰爭演變成從殘酷的消耗戰。以芬蘭人的國力來說,與大明進行消耗戰,哪怕是處在有利地形的防守之中也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芬蘭人的戰略很簡單,那就是以打促和。採用誘敵深入的方式將明軍的部隊拉入茫茫林海之中,盡最大可能的削弱明軍的機械化威力。在拉長明軍補給線的同時在森林地帶伏擊明軍。這也是芬蘭人唯一可行的作戰方式。打陣地戰消耗戰的話,芬蘭人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大明陸軍哪怕只是用火炮和轟炸機也能把他們全都給消滅掉。

只有採用出其不意的作戰方式成功的伏擊明軍部隊,將明軍打疼之後才能夠取得有利的談判位置。畢竟明軍的主要目標是西歐強國和美國人。只要重創了明軍部隊並且大量獲取俘虜,那或許就能夠達成付出一部分的土地和利益從而換取和平的機會。

沒錯。芬蘭人認為自己就算是打贏了也要以失敗者的身份去於大明進行談判,儘可能的保留下來自己的國土和利益。這就是弱國的悲哀。進入芬蘭的大明軍隊就算是全軍覆沒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明軍擁有充足的實力可以捲土重來。而芬蘭人一旦戰敗,那就是亡國的下場。

至於主動放棄卡累利阿地峽的另外一個原因也很簡單,芬蘭人試圖做出一種順服的姿態讓大明明白自己的想法。不過好像大明並沒有理解芬蘭人的良苦用心。他們依舊浩浩蕩蕩的將部隊開入了芬蘭境內。

四月下旬,當明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部隊在佈列斯特要塞附近與盟軍激烈交戰的時候。北方的芬蘭境內同樣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慘烈戰役。當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部隊深入芬蘭境內長達近二百公里的地域之後,一直都在苦苦忍耐著的芬蘭軍隊突然間開始出動出擊,在茫茫林海之中給予了明軍重大打擊。

芬蘭境內真正工業化的城市很少,規模也很小。至少與這個時代其它強國的城市相比而言。芬蘭人的城市更像是一種小型城鎮。完全機械化的明軍在幾乎沒有什麼交通可言的芬蘭境內只能是沿著狹窄的公路穿過林海奔向赫爾辛基。但是他們在距離赫爾辛基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卻遭到早就已經隱藏在公路兩旁森林之中的芬蘭軍隊的突襲。

幽暗的森林之中冒出了無數條火舌,長長的機槍曳光彈鏈將為數眾多的明軍官兵們打死在了卡車上。而一門門隱蔽的非常好的反坦克炮用精準的炮擊將一枚枚的穿甲彈從側面射入明軍的裝甲車輛之中。將那些威力十足的裝甲部隊變成一堆堆燃燒著的火炬。

遭到突然襲擊的明軍開始瘋狂反擊,整個森林都變成了巨大的戰場。無數紛飛的彈雨將眾多參天大樹打成粉末,密集的彈雨幾乎將幽暗的森林給映照的一片通紅。緊急趕來支援的大明陸航卻根本就發現不了敵軍目標。因為芬蘭人的軍隊都隱藏在了森林之中。

而明軍部隊在質量極差的公路上拉出了長長的佇列,在遭到襲擊之後首畏難顧,甚至於就連調集兵力都變得異常困難。而輕裝的芬蘭軍隊則能夠在森林之中快速移動行軍,從不同的地方打擊明軍漫長的行軍佇列。

芬蘭人的戰術取得了空前成功。行動不便的明軍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裝甲部隊難以進入森林之中作戰,而步兵們在進入森林之後就會遭到芬蘭人的狙擊手和隱蔽火力點的密集攻擊。傷亡慘重的明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之中。

明軍北歐集團軍群的數十萬軍隊散佈在漫長的行軍路線上,在遭到襲擊之後他們甚至很難將部隊集中起來。陷入混亂的明軍損失開始直線上升。

道路上的明軍匆忙將還能動彈的裝甲車輛圍攏在一起組成鋼鐵方陣來阻擋芬蘭人的攻擊。因為找不到目標而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在天空之中亂轉的大明陸航的部隊則是胡亂的將炸彈丟在森林之中,卻很少能夠取得什麼成果。

密集的森林和厚實的落葉層極大的阻礙了炸彈的威力,往日裡讓盟軍官兵們聞風喪膽的空中攻擊變得異常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