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出了大力氣,陸象先十分欣賞賀知章,常常對別人說:“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rì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
賀知章在寫信給陸象先時,大力稱讚了王維這個後輩,還附上了幾首王維的妙詩,因此原本就聽說過世家子弟中較為出sè的後輩王維的陸象先,更加註意這位出sè的年輕人了。
待到王維以一榜第三的身份成為進士時,在知道王維甚至都已經簡在帝心之後,他便有意讓自己最為看中的嫡子陸玉明與王維結交一番,作為一個世家子弟,當然明白人脈關係要早早的建立起來。
陸玉明自然聽從了父親的話,事實上他本人也非常願意結交王維這種有前途的世家子弟,更別說在讀了幾首王維的詩後,更是覺得此人才情非凡,讓人欣賞不已。
==========
求收藏票票~~~~~~~
179、重視
() 陸玉明是在一家自己常去的酒樓偶然遇到王維的,當時他的身邊還有幾位世家圈子裡的朋友,也有幾位刺史的佐官長史、司馬的公子作陪,不得不說,在蒲州這塊地上,他們這些權貴子弟,堪比太子爺一般的存在。
這些人哪怕在身份上不如長安某些權貴子弟,可過得卻比那些人舒服多了,原因很簡單,長安作為都城,各種牛人實在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會遭殃,比如以前在長安風光一時的某位姜家後輩,其最終的結果卻是死在流放途中,這就讓不少底氣不足的長安權貴子弟收斂了不少。
能夠在長安都混得風生水起的,起碼也應該是韋陟、崔宗之這種宰相之子級別的,好比後世進了前三排的大佬或者是從前三排退下來的大佬的直系後代一般。
要說在長安的一些員外郎的品佚其實也不比什麼長史、司馬低,可他們的子侄哪裡敢在長安囂張,而這些地方官員的後輩,就能在自己父輩的權力輻shè範圍內作威作福。
所以有不少貪圖享受的官宦子弟,都期盼自己的父親能夠外放當官,哪怕僅僅是當一任縣令,那在這個裡面,都可以活得非常滋潤。
當然了,像陸玉明這樣的身份,自然能算是韋陟、崔宗之這一級別的,首先是出身高貴,其次是父輩大權在握,只要他出仕,那肯定早就鋪好了路,哪怕能力再差,可只要保證不捲入**或是犯了“路線錯誤”,不說最終能進政事堂,當個zhōng ;yāng高官是毫無問題的。
如果陸玉明可以再去考個進士的話,那仕途就更加順暢了,甚至可以說進政事堂的機率大大增加,當年陸象先不就是既是優秀出身的世家子弟,又考中了進士麼?
有了這一層身份,許多官位都好cāo作得多,就好比在後世當官,出身差不多,但學歷越高的,自然是有優勢的,而這裡的進士身份,可比學歷什麼的更加jīng貴。
王維如果以出身血統論,自然是不比韋陟、崔宗之、陸玉明這樣的名門公子差,可如果以真實的地位做對比的話,肯定比不上這些宰相之子,大概就好比後世副部級高官的公子與人家真正的zhōng ;yāng大佬的後輩對比一般,完全不夠看。
可在王維中了進士之後,那一切又不同了,能夠進入官場的他首先就已經有了享受家族資源的權利,哪怕河東王氏已經遷出太原王氏本家,可畢竟是王家人,太原王氏在官場上的高官,當然也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有人排擠王維這一房,當然也有其他房想要拉王維這一房一把。
原因很簡單,誰都有暫時落魄的時候,尤其是當某一房的後輩不怎麼行時,轉而將資源利用到另一房的出sè後輩上,助其仕途順暢,這就可以保證,等到這位出sè的後輩成長後,再提攜自己這一房。
這就是世家大族能夠一直掌控上層權力的原因了,或者說是潛規則,即使有爭鬥,卻也有合作,總之將權力掌握在族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王朝興衰了那麼多,可世家依舊是世家。
即使後來因為科舉制度的完善而使得寒門子弟有了成為人上人的機會,但相比而言,生活優渥、資源更多的世家子弟優勢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寒門子弟要達到世家子弟的高度,則必須花費更多的努力。
而陸象先作為資歷很足政事堂中又走過一遭的官場大佬,自然資訊通暢,知道不少別人不知道的訊息。
若王維僅僅作為進士以及那太原王氏出身的身份,還不值得陸象先這麼重視,哪怕王維得到了李隆基的欣賞,也不足以他動容,不過是被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