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金鑾殿上,梁帝衛明璋正與群臣討論今年的收成問題。
梁帝道:“今年我朝連逢乾旱,稻米歉收,不知諸卿可有何良方?”
二王子衛元誠搶道:“南越向來是魚米之鄉,如今我大梁遭受旱災,他既是我大梁的屬國,今年,我們便讓越王多多供奉些米糧。自可解我國庫之危。”
左相秦錚上前道:“恭王殿下所言極是,這果然是目前解決國庫空虛的最好辦法。”
衛元誠一派的官員也紛紛點頭稱是。衛元誠一臉得意。
梁帝看看底下的官員,注意到衛元琛正低頭沉思,道:“元琛,你可是有不同看法?”
衛元琛也聽到了他二哥的奏表,心道,如果不是昨日聽了原隨心的一番話,想必他所能出的主意必也是如此,不能出其左右。如今卻大大不同,雖然今年已是入冬,別無他法。但明年開春,用上隨心所說的水車灌溉農田,大大提升了效率。他與沈扶松、伍懷雲等還研究出在山上修建蓄水池,依山造田等方法,以後就是遇上乾旱,也是不懼。比起依靠外邦,自是上上之策。正沉思,聽到父皇呼喚,忙出班奏道:
“二哥所說自是良策,只不過如果年年依賴南越,終非長久之計,一旦我朝與南越開戰,這糧草問題便是後患。兒臣近日在家中反覆研究,終於想出一些辦法,或可使我大梁永決後患?”
梁帝大喜;“哦?那你就快快道來。”
衛元琛道:“兒臣已將它寫在了奏章之上,請父皇過目。”
“快呈上來。”一旁的太監忙走下殿來,接過衛元琛的奏章,遞交給了梁帝。
梁帝當即開啟奏摺,細細審閱。看過幾段之後,梁帝頗為動容,不時拍案道:“不錯,不錯,果然不錯。”底下一班朝臣面面相覷,不知衛元琛的奏摺上到底寫了些什麼,引得梁帝如此讚不絕口。
過了不久,梁帝抬起頭來,道:“元琛,這些方法可都是你想出來的?”
衛元琛道:“是兒臣的一點淺見,再與門下的客卿共同商討,最終得出這些方案。”
梁帝龍顏大悅,道:“有了這些個辦法,可解我大梁稻米生產之不足,百姓便可安居樂業,我大梁便再無後顧之憂。元琛果然是個治世之才,你門下的客卿也是不錯,可以考慮舉薦為官,也好為我大梁多做些貢獻。”
衛元誠在一旁聽了,臉色大變,父皇如此說,豈非有意傳位於三弟?
衛元琛心中高興,面上卻不動聲色。只拜倒於地,道;“多謝父皇誇獎,兒臣代家臣謝過父皇看重,兒臣會安排他們出仕,以報效父皇隆恩。”
梁帝撫須點頭,對工部侍郎餘敏道:“餘愛卿,這靖王的奏本,就轉到你處,按靖王所奏快快制定方案,著手實施,務必於明年開春在各地實行。天佑我大梁,我大梁再無糧米之憂。哈哈哈。”說罷,站起身擺了擺手,黃門官唱道:“退朝——”百官一齊跪送:“吾皇萬歲,萬萬歲!”梁帝笑著回宮去了。
衛元誠首先站了起來,面色陰沉,對衛元琛道:“三弟好本事,得父皇如此褒獎,將來這帝位也非你莫屬了。”
衛元琛淡淡一笑道:“不敢,只不過見父皇為國庫空虛煩惱,做兒臣的,儘自己一點力罷了。”
衛元誠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衛元琛回到王府,沈扶松等人忙上前詢問朝中的情況,衛元琛與他們一一講了,最後道:“多虧了原隨心所設計的那水車,不然便無法壓過我二哥的勢頭,也得不到父皇褒獎,如今父皇龍心大悅,對我是大大有利,總算是將之前的弱勢,扳了回來。你二人我也可安排入朝,多增些我在朝中的助力。”他轉頭對沈扶松與伍懷雲道。
二人大喜,忙道:“謝王爺栽培!”
衛元琛又道:“這原隨心我一定要收歸門下,為我所用。今日在朝堂之上,我不敢提他的名字,便是怕他被二哥拉攏過去,於我大為不利。”伍沈二人皆點頭稱是。
衛元琛暗道,如今便要找出這人的弱點,只不知他原隨心的弱點究竟為何?
第十三章 塵囂
恭王府。
“滾!都給我滾出去!”
大廳內咆哮如雷,衛元誠雙目赤紅,猙獰可怖。地上一片狼籍,他幾乎將手邊所有能摔的東西都摔爛了,尤不解恨。幾個僕役縮在門邊,一個個噤若寒蟬,無人敢上前相勸。大家都知道,他們的主子喜怒無常,現在氣頭上,誰要是上前,便立刻成了主子的出氣筒,不死也要脫層皮。只是心中多少有些奇怪,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