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志(1928—1933 年),在抗拒左派和魯迅的攻擊、捍衛基本上是自由主義的

① 侯健對他們的觀點作了同情的分析,見上書,第 57—95 頁。

② 周策縱:《五四運動》,第 282 頁。

① 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9 頁。

文學和政治觀點的文學論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過,20 年代早期,在《新

青年》已變成政治刊物從而失去了在新文學中的領導地位以後而《語絲》和

《新月》還未能造成多大影響之前,主宰文壇的是兩個組織:文學研究會和

創造社。

文學研究會於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開始時有 21 個會員,大部

分來自“北京集團”,如周作人、鄭振鐸、孫伏園、葉紹鈞、許地山、王統

照和郭紹虞。他們在茅盾的努力下組織起來,茅盾是少數和北京集團沒有關

系的建立者之一,剛被任命為有影響的《小說月報》的主編,因而為他提供

了大好機會將這個原本屬於鴛鴦蝴蝶派的刊物轉變過來為新文學服務。在經

過改造的《小說月報》的第一期裡(第 12 卷第 1 期),文學研究會發表自己

的宣言,規定了三條原則:(1)聯絡從事新文學的人的感情,以求互相理解,

結成一個作家的團體;(2)“增進知識”,特別是外國文學的知識;(3)

為作家協會“建立基礎”,藉以提倡文學工作不是消遣或娛樂的方式,而是

一種“終身的事業”。①

1921 年 1 月發表的這個宣言是現代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

是獻身於獨立的、可尊敬的文學事業的專業作家團體的第一份宣言。它證明

20 多年來他們的晚清先輩們為文學職業化所作的努力是合理的。透過發展會

員、在其他城市建立分會、出版新刊物——《小說月報》之外,著名的有《文

學旬刊》、《文學週報》和《詩》——文學研究會得以鞏固和擴大陣地,使

越來越多的新人能夠發展他們的潛力,樹立起職業作家的聲譽。除了葉紹鈞、

茅盾、王統照、許地山之外,文學研究會還培養出眾多的人才,如謝冰心、

許欽文、黃廬隱和丁玲。文學研究會還主持了大量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小

說月報》出專刊介紹托爾斯泰、泰戈爾、拜倫、安徒生、羅曼?羅蘭,以及

“被壓迫民族”文學、“反戰文學”、法國文學和俄國文學。文學研究會在

1925 年達到它活動的頂峰,其後逐漸衰落,到 1930 年就銷聲匿跡了。

另一個主要的文學團體創造社,和文學研究會差不多同時成立。它最初

是由少數親近的朋友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和張資平等人發展起來的,他

們全都曾經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學生。經過一連串非正式的磋商,他們決

定出版一份新文學刊物。當他們回到中國以後,上海一家不大的出版社“泰

東”首先利用了他們的才能。1921 年 7 月,創造社正式在上海成立時有 8 個

成員。在郭沫若的倡議下,他們決定出版《創造季刊》(1922—1924 年)。

其後是另外兩種期刊;《創造週報》(1923 年 5 月—1924 年 5 月)和《創造

日》(共出一百期,1923 年 7 月 21 日—10 月 31 日,是《中華日報》的副刊)。

1924 年一群年青作家入社,出版一種新的半月刊《洪水》。當 1926 年大部

分老社員去廣州以後,周全平負責出版部的工作,把他的更為激進的朋友們

拉了進來。新老社員之間開始出現日益擴大的分歧。老社員們在 1926 年又創

辦了一份新的期刊《創造月刊》,出版到 1929 年 1 月。但是年青的夥伴們在

上海已經掌握了大權,把郁達夫擠了出去,並說服成仿吾和郭沫若把創造社

的出版物當作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因此創造社被認為經歷了兩個階

段:早期,1921 至 1925 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