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
1910 至 1929 年中國國內事務通訊的 227 縮微膠捲,不那麼豐富,但仍然非
常有用。日本外交檔案是非常豐富的原始資料,大多數研究軍閥的著作即使
利用了,也用得很少。有兩部很有幫助的指南:塞西爾?H.烏葉赫拉編的《日
本外務省檔案館目錄,日本東京,1868—1945 年;1949—1951 年為國會圖書
館製作的縮微膠捲》和約翰?揚編的《日本陸軍、海軍和其他政府機構精選
檔案縮微膠捲複製品目錄,1868—1945 年》。韋慕庭和夏連蔭編的《有關共
產主義、民族主義和在華蘇聯顧問的檔案,1918—1927 年:1927 年北京搜捕
中查獲的檔案》,包括與軍閥,尤其是與馮玉祥有關的檔案。
很少有人試圖編寫可以嚴格地稱為軍閥主義的社會史著作。一篇令人感
興趣的作品——“透過大眾文學來寫社會史”的一次嘗試——是傑弗裡?C.
金克利的《沈從文對中華民國的幻想》,哈佛大學博士論文,1977 年。章有
義編的資料《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 2 卷所涉及的時期是從 1912 年到 1927
年,有反映這一時期社會狀況的著作、報導、期刊文章和其他資料的摘要。
由於軍閥年代的混亂狀況,明晰而可靠的年表是必不可少的。郭廷以的
這種著作上文已經提到。高蔭祖的《中華民國大事記》不完全,但仍然很有
用。《東方雜誌》每一期都有年表,這種資料許多是由中國研究資料中心編
寫的,構成了 6 卷《中國大事記》的核心。
丁文江、翁文灝和曾世英的《中華民國新地圖》,由於用當時的地名,
對研究軍閥很有用。
7 思想變化,1895—1920 年
關於改革時代思想史的基本資料是主要知識分子的著作集以及他們當中
許多人編輯的期刊中論述改革的文獻。就各個人物和他們發表的著作目錄的
簡短英語記載來說,包華德和理查德?C.霍華德編的《中華民國傳記詞典》
(5 卷)是最好的起點。不過,譚嗣同死得早,因而收入了恆慕義編的《清
代名人傳略》。最令人發生興趣、最精湛的概述是史敬思的《天安門:中國
人及其革命,1895—1980 年》。
50 和 60 年代對近代中國早期改革和激進思想的普遍學術興趣,導致出
版了許多最著名的維新期刊的影印本。《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
報》和《庸言》都為梁啟超所編,可以從臺灣得到重印本。同盟會的機關報
《民報》,1957 年在北京重印。日本的出版社供應吳稚暉《新世紀》和劉師
培《天義》的重印本,而劉師復《民聲》的香港重印本也可以買到。數量更
多的保守刊物一般沒有再版,但仍是重要的資料。保守的刊物有《國粹學報》、
梁啟超的《大中華》、章士釗編輯的《甲寅》、康有為的《不忍》。
中國人對維新的種種背道而馳的解釋,可以在幾個有影響學者有大量文
件根據的中國思想史的有關篇章中看到。最好的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是侯外
廬的《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還可參閱侯外廬等的《中國近代哲學史》。
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提出了一個傑出中國自由主義者的看法,此
書第 1 卷的牟復禮的優美英譯本已經出版(1979 年)。一種新傳統的看法,
見於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兩部民國知識分子所寫的較早著作,
提出了令人感興趣的——雖然形成了對比——見解:郭湛波的《近五十年中
國思想史》,1936 年出版;賀麟的《當代中國哲學》,1947 年出版。這方面
最近的主要著作是王爾敏的《中國近代思想史論》。這方面審慎的日本著作
的例子,是西順藏和島田虔次編的《清末民國初政治評論集》,這部集子翻
譯並註釋了 19 世紀和 20 世紀的 63 篇重要文章和論文。
關於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