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擔當此任!至於彭永言嘛,未知此人才幹究竟如何,眼下綿陽縣令尚有空缺,不如讓他先去那裡任職!”領會到趙峰的用意,諸葛亮開口言道。他們二人這一唱一和,法正也無話可說了。
“對了孝直,你才學出眾,孔明和秦子敕、譙正南等人編纂刑律,如今已是初具規模,你可一同參詳一番,看看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趙峰這時忽然又開口道。法正不明就裡一口答應,但是諸葛亮卻知道,趙峰這是把敲打法正的任務交給他了,只能感嘆自己遇人不淑了。硬著頭皮拉法正探討刑律,然後順便高支打高支打法正。
要諸葛亮這種大忽悠去敲打法正,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從此之後他也是稍微安分了點。
數日後,經過諸葛亮等人修訂的《漢律》,出現在了許昌城中的楚王劉備眼前。劉備看完之後不敢怠慢,連忙召集眾人商議。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這樣的一份律法的出**,卻是引發了兩派人的激烈爭論。
(未完待續)
第三十六章 狼顧鷹視
“先秦濫施暴政,民心盡喪,歷時不過二世,歲不足四十年便亡。我高祖自入關之後,約法三章,廣施仁義,故而深得民心,不過五年,便得天下。由此可見,濫施刑法,實乃取禍之道啊!”
許昌城的楚王府中,劉備麾下所有身在許昌城中的文官都是齊聚一堂,商討剛剛諸葛亮送來的這份《漢律》。不等看其中內容,韓嵩就已經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了一番。這話說出來,倒也引起不少人附和。就是劉備也有些心動,作為一個整天把仁義掛在嘴上的政治家,他還是比較傾向於以德治國的。更別說韓嵩所說的都是本朝舊事,由不得一向以高祖為榜樣的劉備不動心。
不過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韓嵩的話,他這句話剛剛落下,一旁的顧雍就已經出言反駁了:“德高此言未免有失偏頗了,想那春秋之時,子產為鄭國相,執掌刑律,賞罰分明,百姓心悅誠服。及其喪,法令不興,濫施仁義,百姓反而肆無忌憚,為非作歹。可見,法令不通,則諸事興廢無度,實非仁君所願啊!“他也是引經據典,論據充分。
劉備現在是聽著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他雖然知人善用,但是對於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意義,認識起來可就沒那麼深刻了。
正囪沉吟間,劉備猛然發現一個問題,這一下,他似乎意識到該怎麼抉擇了。
雖然同為文官,但是顧雍和韓嵩不一樣。
顧雍生性嚴謹,酒都不喝,為人認真刻板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韓嵩則不然,他才名天下廣為流傳,雖然不是建安七子那樣的文壇領袖,但是也是非同小可。平日裡縱酒高歌,放浪形骸,吟詩作對的,就是此輩中人了。個人性情的不同,因此對於刑律的態度,自然也是備不相同。
想明白這點,劉備也就好抉擇地多了,轉頭看到魯肅正自沉吟,劉備連忙開口問道:
“子敬,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主公,”魯肅摸了一把自己的山羊鬍子,這才開口徐徐道:“元嘆和德高所言均甚有理,如何抉擇,還要視事而定。夫先秦濫施暴行,以致亡國,但是在肅看來,其弊端不在於施行刑律本身,而在於刑律過重。正所謂法理不外乎人情,施刑過重,則難免民怨沸騰,最終暴秦因之而亡。可是如今的情形,卻與先秦之時頗有不同啊!”
“有何不同?”劉備連忙問道。
“益州劉季玉,漢中張公祺,荊襄劉景升,徐州陶恭祖。這四位坐鎮地方之時,雖然對百姓廣施仁政,但是也因為法紀鬆弛,以至於地方治安紊亂,故而徐州有張凱之亂,荊襄有陳孫之亂,益州和漢中雖無戰亂,但是吏治紊亂,政事荒廢卻是不假。如今主公若是一味施行仁政,則難免重蹈昔日宋襄公之覆轍。今諸葛孔明的《漢律》,肅深覺其旆刑不偏不倚,量刑輕重適中,既可保障民生,又可震懾宵小,故而肅認為可行,懇請主公施行之!““有道理!”魯肅這一番話,見地可就比顧雍和韓嵩,都要離一籌了。如果說歷史上諸葛亮是劉備最信任的文臣,那麼現在這個人就是魯肅。作為最高跟隨劉備的文官之一,魯肅的大局觀和謀略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難得的是他為人比較坦蕩,不刻意結黨營私,這也是劉備倚重他的主要原因之一。聽魯肅這話,劉備這才最終拍板決定,在自己治下的河南之地,施行由諸葛亮和秦宓等人編纂的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