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人的話,也許只能從軍中抽調精兵強將到國武監中。或者。弄些國子監的文人過來,充充門面。
但大將軍趙石則另闢蹊徑,落魄長安的文人士子,遊蕩於長安街市的世家紈絝,軍中不得志的軍官等等等等,紛紛接到國武監徵召令函,數百人聚集到了國武監中。
可想而知,當初國武監第一批生員的寒酸了。也許那個時候,整個長安都在等著瞧國武監的笑話。
但這裡有一位大將軍趙石。生生將這些廢材,煉成了精鋼。
國武三雄,大將軍木華黎,一個胡人奴僕,如今已經名揚天下。
戶部右侍郎,國武監祭酒杜橓卿,當年不過是落拓長安的不第舉子,更險些凍餓而死……
河東宣撫副使種懷玉,飛鷹走狗,世家紈絝子,長安無賴兒罷了,如今卻坐鎮太原,領雄兵數萬,虎視四方。
那一批國武監生員,璀璨奪目者,並不只此三人,其中大部分,皆戰死於第一次太原之戰當中,他們的名字,如今都刻在國武監講武堂前的照壁之上,供國武監生員緬懷先烈,憑悼其英魂。
只要在那一戰活下來,沒有傷殘之人,如今皆履任軍中要職,最不成器的,也已經是六品領兵都尉。
大將軍趙石做的不只這些,之後幾年,除了操練國武監生員以及猛虎武勝軍人馬之外,還曾召長安以及長安縣左近童子入監進學,為國武監的延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但大將軍在國武監的那些年,除了開始時,有著一些世家子被召入監中之外,之後再行收入生員,大多便都是寒門子了。
後來大將軍趙石領兵東征,國武監交到了景興皇帝近臣齊子平的手上,一直到如今,國武監都在這位齊祭酒的管轄之下。
和大將軍趙石不同,齊子平文人出身,曾當過轉運使,在蜀中也曾參與戰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