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1部分

“但也可尋一二門下……潼關轉運使……”

李圃蹙了蹙眉頭,根本沒容他說完,“朝廷正值用人之際,調大軍轉運使回京,任兵部侍郎,捨本逐末,於國無有益處。”

李吉的目光微微瑟縮了一下,對這位大哥,他的敬畏可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不過他心中實在不甘,一個兵部右侍郎的位子,對李家來說,也不算小事了,而且,這不但涉及到限制大將權勢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他看來,李家若想成就一番功業,老是這麼不溫不火可不成。

就算不能爭到這個位子,也要推舉親近的人上去,李家子弟之後的選擇也能多上一些,尤其是軍功,李家現在少的也正是這個。

若是能插手進兵部,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李圃看著他的樣子,明白他心中所想,暗道了一聲,這位堂弟的野心,真的是不合時宜,嘴上卻只能繼續解釋道:“將來這些年,兵部,戶部皆乃重中之重……方才,你道那位是在謙遜,或者是顧忌什麼?”

“你呀……只瞧瞧那位的神色,以及言語,就能明白的事情,人家早已有了安排,聽其話語,朝廷中事,不欲多管,但兵部,戶部兩處,事關大軍征戰,若是有理有據也就罷了,但想要安插私人……那位怎會容人胡亂插手?”

李吉聽了,卻是抗聲道:“那就容他安插親信,肆意妄為不成?”

李圃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盞的手不自覺的捋上了鬍子,“兵部那邊的事情,想也不用想了,做好你的戶部尚書,要是出了什麼紕漏,老夫也護不住你……去信叫老三那邊也老實一點,你當冠軍大將軍此次回京,會耐心性子跟人糾纏不成?一旦逼的狠了,雷霆手段自然滾滾而下,到時別說你一個戶部尚書,即便是老夫,又能怎的?”

(求月票,求贊,別嫌囉嗦,有些地方一晃而過,肯定不行,實際上,大軍征戰,最重要的還在於準備,真打起來,反而需要描述的筆墨並不多,大家耐心些。)(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七十章內外(求月票)

趙石回到府中,隨即來到書房,南十八幾個人都在這裡等著,除了陳常壽熬夜不得,已經自去歇下,其他幾個人都還是精神抖擻,一邊喝著茶,一邊說著話。

等到趙石回來,將李府中的談話挑些重要的出來,與他們一起參詳。

文人到底不一樣,南十八隻稍一沉吟,便將論及之事分為了外事和內事兩個方面,並直言,外事之上,相國大人談及的並不多,而且多為試探,可以說,這已經表明,朝堂之上能夠與大將軍談及吐蕃,西夏,或者是草原部族等話題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

他毫不諱言的道,同門下平章事李圃這是在藏拙,也只是說明,朝堂上對於這幾年的變化,準備不足,應接不暇之餘,政見很難統一起來,更可能的是,中書也沒有一定之規。

在如何對待這些依附而來的各族上面,無法形成定見,理藩院建起來的時日已然頗長,但工夫還是流於表面,根本無法應對當前之局。

在這個上面,大將軍的話語權會顯得分外重要。

在這個上面,李圃無疑是謹慎的,在自己沒有考慮周詳之前,並不想受到大將軍趙石的影響,這是身為同門下平章事的氣度,也是尊嚴所在。

在他那個位置上,與旁人意見相左,甚至是與聖意不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那樣的話,作為大秦相輔。也就真的顏面掃地了。

聽上去有些一意孤行的味道。實際上。這是以趙石,和李圃的身份地位為前提的,身為同門下平章事,可以聽從許多人的意見,但像趙石,像汪道存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和旁人完全不同。

文武輔臣意見相合,聽上去很是不錯。但以誰為主,以誰為輔?又是誰低頭相就,就是個問題了,在這個上面,完全沒有善納人言這一說,一個納字,就已經將樞密使,或是大將軍之類的存在排除在外了。

所以,在皇帝陛下面前,文武輔臣。多數都是各抒己見,除了本就想法一同之外。要達成一致,其中的較量和爭鬥之繁複,常人根本想象不到。

最終,南十八總結了一句,將來,在外事之上,軍中將領的意思將漸漸成為主導,朝臣們再是掙扎,也只能眼瞅著將軍們功勳越來越是耀眼,話語權越來越大,這是大勢,沒誰能夠阻擋的了。

所以,在入宮面聖之時,不妨強硬一些,李圃在這些事上,明顯已經有了退讓的意思,這是非常明智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