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在鞏義縣,至於兵權,好像沒有多大的變化,甚至有所限制。
不明白的人,聽了這個,很可能會有不好的想法,但明白的人,卻是知道,這是為了來年的戰事留下晉身的餘地。
來年戰事一起,等大將軍再次還朝之時,那時,才是真正的封賞下來的時候。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當趙石率軍克太原,陷大同之後,朝廷已經有議功之舉,其間,皇帝陛下兩次給趙石定下國公封號,還沒到中書,就被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以及汪道存等人阻了下來。
還是那個理由,還是那個理由,賞功於臣下,當有分寸,實際上,還是怕到得後來,封無可封罷了。
成武皇帝從善如流,接著再議,但之後卻就緩了下來,因為攻取河東之功,怎麼能和平滅西夏相比?既然大將軍趙石存著那樣的心思,論功就可以晚一些了……
皇帝陛下不著急了,李圃等人自然也就安下了心,大將軍趙石封國公號已是不可避免。擁立之功晉身一等定軍侯。加上戰陣上的功勳。邁過這個坎,誰也沒什麼異議,只是幾十年間,大秦第一位國公,卻是不能封的太過。
最好是等到眾將之功皆顯,再厚賞其人,以示尊榮,才是正理。
這不用等多少時候。現如今的大秦,和十幾年前相比,已經多出了不少顯爵,可以想見的,之後還會更多。
凌煙閣上二十四位功臣,一位宗師郡王之外,其他皆為國公,大秦這還差的遠呢。
所以,無論是成武皇帝,還是李圃。都沒好意思跟趙石說這個,只說是厚賞罷了。
趙石這裡到也沒什麼。一個國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