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歸義王李匪確實沒閒著,有了大秦作為依靠,吐蕃各部很快就都嚐到了甜頭。
鹽巴,茶葉,好酒陸續流入各部,若說這些只是讓人歡喜的話,那麼最重要的則是,從主部那裡發下來的糧食,才是最讓人激動的東西。
那可以保證許多部落不用在寒冷的冬天出去射獵,也不用在冬天裡忍飢挨餓,對於繁衍人口,延續部落,有著無可估量的好處。
而很快,低地聚集在歸義王麾下的騎兵們,也都換上了秦人的軍服,盔甲,鋒利的刀槍,精良的弓箭,等等等等。
吐蕃低地的實力,隨即便急劇膨脹了起來,在這個時候,吐蕃高地的各部聯軍在他們眼中,實際上已經淪為了草寇一類的存在。
在幫助大秦騷擾了西夏人邊境之後,得勝而歸的低地各部再也忍耐不住對高地貴族的仇視之火,聯名請求歸義王發兵高地,讓那些信奉魔鬼的傢伙,嘗一嘗低地人復仇的怒火到底是多麼劇烈。
李匪的歸義王做的有滋有味,也早已按捺不住騷動不已的心思,隨即展開了對高地的進攻。
這幾年下來,低地人屢屢擊破高地各部聯軍,一度佔據當年吐蕃王庭所在,許多高地部落,在這連年征戰中,消失在了吐蕃高原之上,剩下的,即便是那些如白犛牛部般的大部,也都避開了低地人每年進兵的路線,躲的遠遠的了。
在歸義王多年馬匪生涯得出的經驗引導之下,低地人作戰的方式。和馬匪簡直如出一轍。他們並沒有多少佔據高地的意思。多數時候,都在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帶著劫掠而來的無數財寶以及牛羊,樂呵呵的回去低地,等到修整一番之後,再來上這麼一次,簡直就是有樂此不疲的感覺。
這樣如同打劫一般的戰事,讓吐蕃高地各部苦不堪言。吐蕃高地本是形勝之所在,但那是對於漢人而言,對於生活方式與他們並無多少不同,也能堪堪忍受高地的風霜雪雨,幾乎可以說同出一源的低地人來說,這些都不能稱之為阻礙。
四分五裂,佛教剛剛興盛起來的吐蕃高地各部,就這麼在低地各部鍥而不捨的進攻中,幾乎是不可逆轉的衰弱下來。
奴隸起義,貴族和佛徒們奢靡的生活。讓部民不滿,甚至爆發了幾次殺死貴族的叛亂。宗教間的爭鬥,部落間的仇殺,漸漸變得越來越匱乏的食物等生活必須品,一切頑疾,在這樣連綿不斷的戰事中,都爆發了出來。
貴族們想盡了法子,與那位名聲遍傳高地,低地,在高地,被人稱之為神降之罰,在低地卻被尊稱為太陽之子的大秦歸義王議和,卻遭到了斷然的拒絕。
什麼割地求和,什麼賠償銀兩,什麼與吐蕃王族聯姻,都不能取得這位太陽之子的歡心。
直到吐蕃高地各部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叛亂,一些曾經名著於高地的部落首領們,紛紛人頭落地,一些年輕的貴族們佔據了高地各部首領的職位。
他們終於派出了使者,來到長安,想要仿照幾百年的一些舊例,取得大秦的諒解和幫助,才算讓高地,低地間的戰火暫時熄滅了下來。
當然,這都是大局,在赤摩口中,就算不用多少修飾,說的也要精彩的多。
而赤摩還忍著笑,說歸義王老當益壯,從長安回返之後這幾年,又添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和趙石差不多,建功立業,生兒育女,兩不耽誤。
赤摩還說到,直到來到長安,才曉得大帥這裡也要添丁進口,不然的話,這番東來,帶來的禮物也要加倍云云。
順著這個話頭,赤摩說出了李匪的口信,這些年他身邊的女人日多,低地三個大部,十幾個中等部落,都在往他的王帳中送女人,現在他身邊的女子,已經有數十位了,女人多,孩子生的也不少。
但李老四還不滿足,身邊正室之位一直空懸至今,總在琢磨著,要娶個拿得出手的漢家女子才成,照著這位的原話就是,不然將來回鄉,身邊跟著一群胡人婆娘,沒臉見人,鬼才知道,他的家鄉在哪裡。
若是真心話,多數是要回李家所在秦州那邊去顯擺。
當然,說辭無所謂,歸義王想要結親,雖然這位歲數已經不小,應該已經有五十多了,但以其人的地位權勢,這其中的意義可是非同凡響。
若是在吐蕃悄悄娶上一位也就罷了,若是上書大秦朝廷,掀起的風浪,絕對不會小了。
趙石都能想見,這訊息一旦傳開,不定有多少人家,會將自家妙齡女兒退出來,供歸義王挑選,那可是正經的一地藩王,也是大秦頭一位異姓王,又不是真正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