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0部分

於各處的據點。

趙石在明遠司框架堪堪搭好給下屬們下達的頭一個命令就是,從吏部拿來了各處驛站驛卒的文錄,告訴明遠司的下屬們,先是從長安,到潼關一路上的驛站驛卒中間,每一個驛站挑出兩個人來。

這兩個人一定要身家清白,這兩個人,一個將在驛站中繼續當差,一個在驛站旁邊定居,一內一外,確保今後明遠司的急信能夠到達長安。

萬事開頭難,這個任務看上去分外簡單,卻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更不可能靠著幾張吏部提供的文錄,就定下人選。

所以,這需要明遠司的下屬們,奔波在長安和潼關之間,完善這條道路上的一切細節。

趙石的要求很簡單,短時間內先整理出一條通路,他不求控制大秦的驛站,他根本不現實,但通訊往來,最重要的無疑就是一個快字,他需要各方的探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送到京師,那麼驛站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地方。

之前的內衙之所以越來越不堪用,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混亂,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大秦的疆域越來越廣,根本不是當年困守一隅的大秦了。

面對這樣急劇的變化,內衙沒有去適應,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大秦之內,幹起了御史們的活計,想為自己爭權奪利,這不能算是一個錯誤,只能說,他們的野心徹底的埋葬了內衙……

而在內衙屍體上出現的明遠司,目的很單純,所以,首先,趙石認為該在訊息傳遞上下一番工夫,而非是先急著做出什麼功績。

要是放在當年,他要讓明遠司這樣的朝廷機構從無到有再到壯大,那一定是千難萬難,甚至要耗費的精力,比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都要困難的多的多。

但現在嘛,他要做一些中間沒有太多阻撓出現的事情,已是分外的輕鬆了。

因為他說出的每一句話,都相當於朝廷政令,只要在樞密院中弄出幾間屋子,召來些人手,那麼,他便可以在自己的屬衙之內,動動嘴皮子,就會有無數人為之奔走效命。

就像一個窮漢想要蓋房子,需要動腦筋的地方多不勝數,但一個富翁想要蓋宅子,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只要在旁邊呼喝幾聲,也許宅子就起來了,甚至連監工的活計都不用做……

明遠司東拼西湊,在年關之前,便有了二十幾個人,都聚集在樞密院偏西的幾處宅子之中。

趙石沒接任幾天,明晃晃的明遠司牌匾已經掛了出去,門前也有了羽林軍軍兵守衛,人來人往的,看上去已經像那麼一回事了。

而他們是樞密院的屬衙,卻又與其他衙署並不相干,過了些時日,這裡便又多出了一些明顯與其他衙門屬從不同的各色人物,有彪悍的,有精幹的,有猥瑣的,有陰森的,各個來去匆匆,根本不想跟其他人打照面。

這無疑讓明遠司瀰漫出了幾許陰森詭異的味道,當然,樞密院中沒有人不知道,明遠司是為什麼建起來的,便也很少有人故意往這裡湊合,讓這裡很快便成為了樞密院中一個比較獨特的地方,往東往西簡直就是兩個世界一般。

而趙石這裡正式頒下了第一個命令,便將事情都扔給了下屬,讓他們詳細謀劃,然後,自己就不見了蹤影。

明遠司的兩位主簿,不敢有半分的怠慢,拿來從長安到潼關的圖鑑,便都一頭扎進了吏部送來的文書當中。

趙石的要求看上去簡單,但其中細節才是考校人的地方,如何招募驛卒加入明遠司,是不是秘而不宣,還帶著軍職,餉銀怎麼發放,傳遞信箋又該有著怎樣的規矩,等等等等,都需要人來完善。

上官張張嘴,下官跑斷腿,就是這麼一回事兒了。

直到成武六年的年關,明遠司這裡也未消停下來,人手越來越多是不錯,但要做的事情,也是極多,還要到長安城外的國武監去時常請示,剛剛一個多月,明遠司上下就都是叫苦不迭,連過年的興致都沒了。

當然,樞密副使大人會不會放自己等人回家過年,還在兩說著呢。

到了年底,樞密副使大人給了明遠司眾人一個驚喜,俸祿是雙份兒的,而且,一應酒肉吃食,甚至還有穿戴物什,都是不缺。

當然,這不會是趙石自己掏腰包,朝廷也不准許官員擅行收攏人心之舉,只是晉國公趙石發了話,明遠司草創,為使各人盡心於國事,讓其無後顧之憂,應該給予犒賞云云。

這真不算什麼事兒,晉國公開一次口不容易,根本不使用者部吏部什麼的張羅,樞密院這裡自己就給辦了。

但對於明遠司的一眾官吏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