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1部分

本來,聖旨一下,雖然中書,樞密都有異議,但趙石出京領兵之事,已難更改。

皇帝陛下心意已決,誰勸都沒用,再加上晉國公趙石也是堅持己見,君臣二人,幾乎合力改變了朝廷既定之方略。

後遺症當然很多,朝野動盪,很多謠言出現在京師,很多人的心思,也開始動了起來。

本來,這些都不足以拖延趙石啟程的時間,快馬加鞭的話,他能在夏中便趕到開封……

但就在這個時候,御史中丞,張世傑病重,讓趙石不得不留在了京師。

這病的起因,也許是積勞成疾,也許……但誘因,和趙石卻是脫不開干係。

君臣在乾元殿的對話,很快就傳了出來,一些朝臣,不敢去勸皇帝陛下,又不能出現在晉國公趙石面前。

只能轉著彎找到張世傑門上,張世傑無奈,到了晉國公府,與趙石相談良久,並不能改變趙石心意。

張世傑憂心忡忡,在趙石面前言辭激烈,卻讓趙石一句句堵了回去,這麼一來,回到府中,便病倒了。

開始還以為是勞累過度,再加上有些激動,會小病一場罷了,但這一病,張世傑便再沒起來。

幾日之後,到了晉國公府的,是御史中丞,文學店大學士,太子少傅張世傑的喪訊。

而此時趙石已多有預感,並沒有多少震驚,只是愧疚之心,總歸難免。

到張府奔喪,終坐竟日,他不喜張世傑為人,但卻也敬佩他的操守品性……

這一天,他對著張世傑的棺槨,想了很多。

當年故舊,漸多零落。

胡離戰死於太原府,蔫狼逝於蜀中,赤魔終於吐蕃,李匪纏綿病榻,怕是時日無多,李樹終老於故里,與杜山虎分道揚鑣,漸行漸遠。

加上李池勳病死於平夏,郭猛亡故於涼州任上,李嚴蓄病歿於鄉里,種從端癱在了床上,李承乾病逝於延州府,兩年前上的喪表……

老孃也已歸去……

如此種種,朝堂變幻,人事幾新,回想起來,他已經經歷了三朝的風風雨雨。

能得妻妾平安相伴至今,已屬不易,所求再多,將來也逃不過一坯黃土,何苦來哉?

感慨良多之下,竟是真的有了幾分歸隱田園之心。

但最終,還是他那堅韌如鋼鐵般的意志佔據了上風……

他趙石一生征戰,何曾想過死後如何?有些事,做了便是做了,難道還能半途而廢不成?

千秋功業,後人看個熱鬧,只有身處其間,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兒,無疑,他趙石如今能主國家興亡,能定一族生死。

這樣痛快淋漓,精彩萬端的生涯,又豈是幾句褒貶之詞能概括的了的?

終老於病榻,非他所願,馬革裹屍,方為人中之雄。

至此,心意已決,趙石第二日,便回府收拾行裝,辭別妻兒,啟程東去。

實際上,成武十五年,大秦朝堂被這突如其來的一下,弄的非常之亂,種下的隱患,也是不計其數。

臨行之前,趙石已經知道,有人密謀,言曰,“趙石威福自專,脅迫陛下,當除之。”

又有人言曰,“欲除趙柱國,先誅木華黎。”之語。

這些人是哪些人,又有何圖謀,趙石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這個時候,他的心已經去到了紛亂的河北,去到了遙遠的遼東,甚至已經到了高麗。

這些痴人囈語般的陰謀,也只是讓他笑了笑,並未在他心中,留下什麼痕跡。(未完待續……)

第十四捲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降人

大秦成武十五年秋,江善率軍圍襄陽。

其實,此時大將軍趙石軍令已到汝州,令江善,種燧,魏懷德聽令行事,並招江善回軍……

但江善把種燧以及魏懷德等人得罪的狠了,軍令到達汝州,種燧等人有意拖延,直到八月間,軍令才到達軍前。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江善想不退兵都不成了。

襄陽堅城,有嶽東雷坐鎮,嚴防死守,江善率軍,猛攻襄陽兩月,損兵折將,卻不能拔。

士卒疲憊,軍中多有傷病,士氣低落,幾乎是之前樊城之戰的重演,但這一次,沒人再敢於江大將軍面前,相勸退兵了。

八月,軍令到達襄陽軍前。

江善覽後,先就吃了一驚,大將軍趙石竟然已經離京去了開封,整個河南,河中,河東,草原諸部人馬,皆要聽其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