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說去,本該最先出現在平壤城下,增援孫武師團的中國新軍主力,應該是坦克軍團,但是,種種原因,使他們阻隔在千山萬水之後,望而卻步,反倒使新興的部隊,空軍,成為支援作戰的先鋒隊。
以馬車運輸,在江河中以船載渡,被大致拆解的飛機,迅速地透過了艱難的里程,到達了平壤城的北部,然後,在騎兵的掩護之下,和西部的中國軍隊匯合了。
匯合以後的中國軍隊,以被切斷的孫武師團的西部叢集為陸路主力,以新到的援軍騎兵為側翼,向東面圍攻平壤城的敵人大島聯隊為核心的日韓聯軍發起了攻擊。
步兵的進攻很果斷,但是,得知了平壤城的防禦很牢固,進攻就很一般,注意保證官兵的安全,不去浪費時間和兵力。西線的十九團團長呼斌,成為兩個團的步兵,一個騎兵營的增援軍的臨時總指揮,他決定用三十門大炮敲開敵人的防禦,和城內的部隊聯通。
這時,空軍二十架飛機已經運到,飛行員和維修保養人員緊急拆卸下來,更緊急地安裝組合。第一代的飛機,不僅零部件簡陋,裝備極為簡單,而且安全係數反倒很高,老坦克兵為核心的技術組人員玩一架老式樣的飛機還是很輕鬆的。飛機迅速組裝,一個連的步兵在以一條道路為中心的地面平整了土地,使之適宜起飛滑行。同時,為了加快進度,附近幾十個村子的韓國老百姓都被動員起來了。
一個下午,飛機場被整理完畢,二十架飛機也被組裝好了。飛行員試探著駕駛滑行,效果還不錯,雖然第一架飛機立刻就滑到了周圍的一個大坑裡。
所有的孫武西集團的官兵,都是第一次見到飛機,一個個興奮得跟喝了娃哈哈似的,所有的韓國老百姓也很驚奇,好象吃了老鼠藥似的。要不是有步兵在周圍警戒,估計這幹人們就敢把飛機的木板翼拆下來啃一嘴。
飛機除錯好,確定好距離,又安裝好了炸彈,在官兵們和韓國老百姓的歡呼聲中,徐徐地滑行,逐漸加碼,然後奮力一躍,騰上了天空。
一輛接著一輛的飛機,讓歡呼中的中韓兩國人,目瞪口呆:“真的能夠飛起來啊,一大堆的木頭片片鐵疙瘩啊!”“中國新軍真能啊!”“這叫什麼東西?”“鳥人?”
第一代飛機的效能是有限的,最高只能飛八百米,最遠的距離是四十公里,作戰半徑什麼的就不要說,說起來笑掉人大牙,可是,就這樣,這二十架飛機還得不到,中國新軍最好的飛機組成的一箇中隊,留在海參崴保護港口和海軍艦隊。這支飛機部隊,質量更差些,只能飛五百米的高度,最長時間在空中只能停留二十分鐘。
這已經夠了!
中國新軍的戰略,不是以空軍為決定力量,而是恐嚇的精神戰術。慄雲龍的意思,只要飛機能夠飛起來,已經是成功,如果能夠丟一顆炸彈,就是大大地成功。
事實沒有讓慄雲龍太過失望。
中國空軍第一陸戰飛行中隊,完美地起飛了,沒有出現任何事故,發動機雖然極為軟弱,執行得還好,木製的螺旋槳也轉得稀里嘩啦的平穩,於是,飛起了三百米的高度,這群大鳥兒就來到了日本軍隊和韓國軍隊的上空。
正在集結準備新的衝鋒的日韓聯軍大部隊,足足有四千人,在中國飛行員的眼裡,這可都是肥肉啊,有肉不吃,過期作廢,上啊!在長機的指揮下,他們三五成群地撲了上去,對準敵人就俯衝下去。
嚴格地說,他們使用的不是正規的空軍戰術,也不是俯衝式樣的正宗轟炸機,但是,拉低機頭,騎到日韓聯軍的頭上威風一回還是可以的。果然,在中國空軍機隊一出現,日韓聯軍就蒙了,當這些飛機衝下來時,許多日韓官兵扭頭就跑,再也顧不得風度氣質軍人精神武士道規格,許多韓國官兵就在這一刻,已經心理崩潰了,他們撅著臭哄哄的大屁股,撒開兩條蠻耐看的大腳丫子,出溜出溜賊快地向著南面或者北面的自己人陣地私奔了。
嗚!一個飛行員駕駛著飛機,朝著一面韓國軍旗的位置衝去,嚇得那群王八羔子爹呀媽呀地一陣怪叫,然後丟下軍旗就萎縮到地上,雙手抱頭,標準的投降式,再也不能修改。
倒是日本軍隊還有些做作精神,一大隊的日軍不僅沒有撤退和逃跑,反而舉槍射擊。這下,惹惱了中國的鐵鳥兒,吼叫著難聽的嗚嗚哭聲,呼,飛到了日軍的頭上。
雖然第一代飛機很簡陋,但是,畢竟是現代人制作的,對實用型的飛機非常注意兩點,一是駕駛員的視點,要開闊,無論是駕駛的前瞻還是向下的投擲,還有,飛行員的保護,飛機下面有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