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後來,劉通將這個綱要帶到西路,予以改進,在西路同時施行。
劉通最後陳詞:“我只有一個準則:唯才是舉,賞功罰過。我等重任在肩,望諸位以王事為重,克盡職守,上不負陛下的重託,下不負百姓的期望,一起把齊魯大地建成美麗的家園。”眾人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軍政會議之後,各部門開始忙碌起來。練兵、徵兵,整合行政職能,發展農工,一派繁忙景象。王波、陳疏以觀察員的身份,收集各方進展情況和各項資訊。王波主要負責軍事,陳疏主要負責行政經濟事務,劉通自己也不清閒,常常早出晚歸,忙得象只狗熊。
三月下旬一天晚上,劉通與王波、陳疏、徐盛四人座談。節度官署與知府衙門相鄰,四人經常聚會。幾人回顧近期的情況,徐知府說道:“自劉大人來後,抽調各署人手到節度府理事,官府習氣大有轉變,以往人浮於事,疲沓推諉,現今一人一職,各有所屬,心有所繫,辦事可快得多了。就怕日後朝廷又派人來,造成冗官冗員,那就回到老樣子去了。”
劉通:“我來之前徵得皇上諭旨,京東的人事不會隨意增加,走一個來一個,缺一個加一個。不過此事確有可慮,劉通不可能長居京東,等我離開之後,還需爭取皇上特旨,盡力維持京東路官吏的合理比率。人事乃是吏治核心,吏治又是國之大制,人事千頭萬緒,我有心籌思改良之道,卻遲遲不敢為之,而今時日尚淺,更不是時候呀。”
王波:“齊魯兵丁強悍,若加雕琢,有望成為勁卒。只是地方駐軍較為散漫,平素缺乏訓練,指揮又不順暢,雖說近日加緊操練,但訓練不得法,與大人所授更是天差地遠。”
陳疏:“加強農桑工商諸項,缺乏良才與技師,良方難覓,推廣困難。”
劉通:“我們的底子薄,專才少,萬事開頭難,以後慢慢會轉好的。過陣子等皇上聖旨下來,王波到兵營練兵,陳疏仍去看顧農經事務,有什麼疑難來找我。農工等項,我已上奏朝廷,聯絡戶部、工部,讓朝廷派些專門人士過來,並修書戶部唐賡、工部汪國機,請他們來指導、協助。”
徐盛:“劉大人心繫黎庶,志存高遠。盛肝腦塗地,萬所不及。”
劉通:“大宋有你等忠勇之士,社稷有望。”
七八 巡視軍營
二月以後,先期抽調的兵馬陸續趕到京城。去年秋天以來,宋庭逐步加強北疆的軍事力量。徽宗、蔡京、童貫等人雄心勃勃,亟盼速下燕雲。劉通、鄭居中、孟揆等人盡力勸阻,北伐大軍暫時按兵不動。劉通等人婉轉進諫,徽宗還能聽進去一些。
鄭居中的理由是宋遼二國交戰,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關係惡化,日後再行修復,非常困難。目前遼國形勢尚未明朗,為穩妥起見,靜觀事態發展為宜。
劉通的理由是現下軍士仍較疲散,遠未達到最佳狀態,軍力尚需整頓提升,軍伍還需加強訓練,務必打好第一仗。首戰至關重要,首戰勝則士氣盛,首戰敗則士氣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爭取開門紅。
孟揆的理由是糧草、軍械的準備還沒到位,一戰之後,無法二戰、三戰,後續糧草不繼,難以擴大戰果。
實際上,民眾對多徵糧稅甚為反感,軍隊的作戰**也不高。長期以來,戰爭不斷,官府徵兵徵糧,民眾負擔很重。近幾年徽宗興土木,搞花石綱,蔡京搞豐亨豫大,朝廷對民間的搜刮加劇,民怨漸沸。而兵士多為精壯勞動力,當兵看不到出路,家中有後顧之憂,都不想去戰場拼命。
蔡京、童貫等人急欲立功,哪會考慮民間疾苦,顧忌民眾死活,他們成心挑撥與遼國的關係,竭力鼓動徽宗早日下旨發兵。而徽宗也想當個開疆拓土的千古君王,與蔡京等人想到了一塊去。劉通等人只有想盡辦法遲滯出兵之期。
三月裡一天,劉通、高俅、童貫三人在樞密院商議軍情。
高俅首先發言:“二位大人,皇上讓咱們整頓京城禁軍和各路來京的兵馬,你們看該從哪裡著手?”
童貫:“召集各路將官,闡明聖上的旨意,督促將帥即日練好軍卒,如有怠慢者,按軍法處置。”
劉通:“咱們先去軍中摸清情況,奏報萬歲之後,再定方策,這樣可好?”
高俅:“此法可行。”童貫也表示同意。
上午,三人分別往東郊、南郊、北郊大營瞭解軍情,下午在西郊大營匯齊。京城共計駐紮外地軍兵十多萬,分駐東西南北四營。下午軍中三大頭同時光臨西大營,可謂陣容強大,西郊軍卒為之聳容。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