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論只是空談,因為他們沒辦法像林麓山這樣,用質樸的文字將真摯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每一位閱讀者都為之感動。
讀著這些文章,便如同隨著林麓山的筆一起在大楚國各地遊覽。看到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看到百姓們的喜怒哀樂,看到朝廷施政對於民間的影響,看到各種悲觀離合,看到戰爭,看到和平,看到死亡,看到新生每一篇文字都猶如一幅逼真的畫卷,令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這些文字更勾起了人們心中的各種回憶,讓回憶中的景象和文字中描繪的景象重疊起來,進一步加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比如說一位出身大富之家,從小沒有感受過民間疾苦的文人,他雖然不會被百姓的生活感動,卻會被那些描寫求學、描寫愛情、描寫理想的文字感動;而一位心若堅冰的鐵血軍人縱然不會被別的東西打動,卻不可能對於軍旅生活和戰爭的題材無動於衷
更加平實的文字,在描寫各種事物的時候運用起來也更加的容易,所以好幾位原本對它不屑一顧的文人,在嘗試著這麼寫了幾篇之後,都清楚地感覺到了它的好處,改變了之前的態度。
能夠跟更多的人溝通,這樣的文化才更有活力,才更有發展的前途,也才更能夠承載文人們的理想。
但凡是寫文章的人,大多都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理想,都希望以自己的文字來改變社會,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名字以功業而非單純的文字實現不朽。
可是,過去那種講究華麗辭藻和大量典故的文字,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妨礙——那樣的文章,別說尋常百姓看不懂,就連讀過書的人,若是沒有一定的水平,也只能一知半解,無法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當然,這種文章也有其魅力所在:第一是讀起來非常的有氣勢,大量的排比句,大量的比喻和引用,充滿了一種居高臨下俯視眾生的優越感;第二是具有深奧的美感,正所謂“距離產生美”但凡是讓人看不懂的東西,往往都會具有一種奇妙的美感——吳解引用地球上的網路語言,將其稱之為“不明覺厲”也就是“雖然不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的縮寫。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四字短語和吳解對於新舊文風的評價一起,迅速地流傳了開來,以至於很多支援新文風的年輕人們,都以戲謔的語氣,稱呼那些舊文風的支持者們為“不明覺厲派”。
這個詞實在充滿了諧趣,受它的啟發,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詞語,而“發明”這個詞的吳解,便被年輕人們稱之為“諧文侯”對此,吳解不由得非常意外。他自問雖然有點文才,但實在算不上是文化之士,就算偶爾吟詩,多半也是直接抄襲了地球上前輩們的文章,所以他從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有憑藉文化得到讚許的這一天!
更好笑的是,吳解自己明明是個比較嚴肅的人,他並不喜歡開玩笑。可在年輕文人們的嘴裡,他已經化身為一位性格詼諧,擅長用諷刺和比喻來說道理的幽默之士,儼然猶如一位相聲大師或者喜劇大師。這根本是謠傳啊!當吳解無奈地向蕭布衣說起這事的時候,蕭布衣不由得哈哈大笑。
“這不是好事嘛!相比‘嚴肅的濟世侯吳解’這樣的形象,‘幽默風趣的諧文侯吳解’不是更加平易近人,更能夠得到人們的喜愛嗎?”
“但那並不是真實的我,只是他們的幻想而已!”
“這有什麼關係呢?天下蒼生之中,九成九以上一輩子都沒機會認識你。日後隨著你的修為進一步增長,跟紅塵的牽連也會越來越少,到最後甚至於再也沒凡人會記得你的真實模樣。與其讓他們記住一個嚴肅的你,為什麼不讓他們記住一個風趣幽默的你呢?”
“話雖然說得不錯,但總覺得似乎哪裡有問題〃
“沒什麼問題,你只是自己腦子裡面還沒轉過彎來罷了。”蕭布衣笑著說,“我來舉個實際的例子吧:不久之前飛昇的灶神張廣利前輩,你聽說過嗎?”
“當然,我還曾經有幸當面拜見過他老人家。”
“那就好。你印象裡面的張前輩,是個什麼樣的人?”
“嗯比較輕鬆隨和,不端架子,也沒什麼威嚴。雖然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但感覺卻像是一個很親近的長輩,不給人任何壓力。”吳解仔細回憶了一會兒,將自己對於張廣利的印象說了出來。
蕭布衣微微點頭:“那麼,民間傳說裡面的灶神,又是什麼樣子呢?”
吳解一愣——在他的記憶裡面,當他還沒有入山求道的時候,每年冬天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都會祭灶神。在人們的傳說裡面,灶神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