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把這個意思講出後,劉懷榮一拍手,連連贊同:“對!對!就是這個意思……”
“劉司令”的思路是:華陰灘是塊風水寶地,但也是一座不容二虎之“山”,一旦進入此“山”,朝邑農場四連襲擊王福義部那種事肯定在所難免,要趕移民出灘和
企圖將移民“驅逐出境”的也肯定不只一個八連。所以,要想在華陰灘上站住腳,不做鐵錘,就作捱打的鐵氈。
劉懷榮想把移民變成砸向鐵氈的“鐵錘”。想從此在華陰灘紮下根來。他想到了作“鐵錘”的捷徑:擒賊先擒王,對手中誰橫就專跟誰拼,殺雞給猴看或殺一儆百
——具體說,就是要“殺”八連的威風給庫區敢於挑戰和企圖挑戰的其他農工看!
到華陰灘後,幾千移民呼啦啦地將八連所有的空房間搶佔一空,並在八連的周圍密密麻麻地搭建庵棚。劉懷榮的“衛兵”為他搶佔了四間空房,他“指揮部”的牌子就掛在中間兩間房子的中間——26年後,劉懷榮還記得:“那次返庫的苗福群、王福義、陳文山都掛了‘移民返庫生產自救指揮部’的牌子,但我住的那裡掛的是‘總指揮部’的牌子。”
上午11點,三面大旗幟在劉懷容的“總指揮部”升起,各村各點也同時樹起了印有“移民返庫”、“生產自救”字樣的旗幟。接著,震耳欲聾的鞭炮響起,移民們像過節一樣在鞭炮的煙霧中興奮地奔跑著、歡呼著……
21、威懾
二十六年後,劉懷榮回憶華陰農場八連農工面對移民返庫後所作所為的神情時非常得意:“他們怯怯的,根本不敢動!”
對於那些“怯怯的”農工,“劉司令”和他的部下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的寬容和真摯的友好。以前,每逢搶種搶收季節,農工常請流落庫區的移民幫忙種地,除供吃供喝外,幹一天,農場還給移民付兩到三元的報酬——劉懷榮在庫區“拉吊莊”時,就曾多次給農工種地混飯吃並掙一份外水補貼家庭。
有時,農工不請他也去幫著幹——他見不得那些從城裡來的娃娃幹活笨手笨腳的樣子,更不能容忍那些城裡人對土地作踐糟蹋,他覺得,城裡來的人根本就不熱愛土地,完全是以應付了事的態度進行掠奪式耕種,那些過去肥得流油的土地到了城裡人手中,那結局也就難免像一個胖嘟嘟的娃娃死了親媽,遇到了一個並不喜歡小孩的後孃。才幾年時間,庫區的土質越來越瘦不說,還嚴重鹽鹼化和沙化,地裡的草比莊稼還深。視土地若生命的劉懷榮見自己熱愛的土地被如此糟蹋,心中十分難過,很多時候,農工不請他也會去地裡侍弄一陣,在勞作中寄託自己對這方故土熱愛、留戀的深厚情感。
“返庫自救”以來,劉懷榮和他的部下們就向農工宣稱:這次,移民返庫幫農場種地,不吃農場的飯,更不要農場的報酬,白乾了還負責教農工種地。他們的行為除有建立“統一戰線”的政治目的外,還真實地隱含著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就像久別的遊子歸來,要伺俸護理瘦骨伶仃的母親一樣。
移民們幫農工幹活中的統戰目的和土地情結同樣鮮明、突出。劉懷榮反覆吩咐他的部下:不得破壞一草一木,不得與農工發生衝突,不能給他們留任何把柄。“劉司令”要給地方官員們留下這樣的印象:移民返庫後不會影響當地穩定,他們能同農工和平共處……
部下們似乎十分理解劉懷榮的意圖和苦心,嚴格地執行著“司令”的指令,對農工的挑釁作到了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返庫的第十一天,“怯怯的”農工們終於忍不住試探性地反擊了。李軍等三個青年移民去井邊挑水,農工楊小剛來了,他邊猛推李軍三人邊罵:“你他媽的,誰允許你們到我們的井裡來挑水!”
被推倒在地,水撒一身的楊軍爬起來問:“你們的井?我爺爺那一代人就在這口井裡吃水了,你們才來幾年,怎麼就成你們的井?”
楊小剛耍橫,“現在就是老子的井了,怎樣!”
李軍冷笑道:“哼,簡直豈有此理!”
“你他孃的土包子還懂豈有此理!”楊小剛邊罵邊揮拳打去,李軍當即鼻血噴濺,另兩個移民剛問:“你為什麼打他?”楊小剛拾起地上的扁擔罵道:“老子不但打
他,還要揍你!”接著又向兩個移民一陣亂打,其中一人腿部受傷倒地,另一個頭部傷口鮮血直流。
忍無可忍。李軍擦一把臉上的鮮血罵聲“媽的,欺人太甚!”然後攥緊拳頭和另一個移民一步步向楊小剛逼近,倒地的移民也艱難地站起,一拐一瘸地圍了上來。李軍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