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壹莆�⑺��俊⒉普�康�20多位專家審查論證。規劃總投資12。83億元,主要用於防洪保安、農田水利、人畜飲水、安居工程、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第三產業等生產開發專案。專案完成後,全庫區移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到1883元,人均糧食可增加到378公斤。

國家的投入加快了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快速發展,渭南市政府的一份檔案中,記載著這樣的資料:

2009年,渭南市移民局承擔的民生工程專案共有130個,總投資3701萬元,其中:國投資金2726.08萬元,群眾自籌資金975.01萬元。截止11月底,已全面完成專案建設任務。民生工程共修建水塔5座,蓄水池1個,新打機井50眼,鋪設各種管道58.4公里,襯砌渠道32.46公里,建成各類設施132座,硬化進村路和巷道42.2公里,新建養牛圈舍1800平方米,栽植速生楊12萬株,擴建蓮藕基地800餘畝。透過專案實施,改善和擴大有效灌溉面積5000畝,解決了19個村吃水難及56個村的行路難問題,受益群眾達13萬人,其中移民6萬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庫區當初被人破壞的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記者看到,庫區到處綠蔭成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近年來,政府在三門峽庫區投入大量資金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據不完全統計,到2008年,庫區共植樹綠化20多萬畝,栽植河堤行道林約170多公里,一個綠色的生態庫區正在逐漸形成。優良的植被和防浪林,不僅是確保渭河大堤防洪安全的保障基礎,也是政府送給移民最好的禮物。

“移民後期扶持補助資金髮放”的報道在庫區也是一個熱門話題。張德元的剪報中有這樣一則訊息:

2006年,國務院(2006)17號檔案規定:大中型水庫移民每年補貼600元,共補20年。2009年,渭南市確定第三個扶持年度列入移民後期扶持直補範圍的人數為471593人。截至目前,已足額髮放第三個扶持年度的直補資金2.8億多元。透過直補到人的扶持方式,移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600元,其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

華陰市一位王姓的村幹部告訴記者:捧著國家直補的錢,移民們感慨萬千,善良、樸實,最講實際的移民們憑著自己的直觀感受,用自己的是非標準評判著事物的好壞,他們自然要把眼前的事同舊社會比較一番:國民黨時期的政府只怕把老百姓搜刮不盡,哪還會給老百姓發幾十年的補助?於是,感動的熱淚和著真誠的讚揚從心田流出:還是共產黨好!

讓庫區移民覺得“還是共產黨好”的事情還很多。目前,渭南市包括移民在內的430萬農民已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國家減稅、低保、醫保等政策也在庫區得到了較好落實。對此,那個以前老愛上訪告狀的劉懷榮“司令”已好些年沒有“告狀”了。老漢平時就喜歡寫點打油詩,提到這些,他又寫打油詩說:託黨中央的福,移民現在的日子很好過了——種地拿了補助還免稅,住房有國家補貼優惠,看病加入醫保不貴,即使子女不孝還能領到低保費……

對庫區的問題,劉懷榮等移民也還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返庫人數“縮水”的問題,預留土地問題,挪用移民款等問題。

劉懷榮說:這些都是前幾屆地方領導不執行中央檔案造成的後遺症。他堅信:“中央早晚都會糾正這些問題並維護我們移民的利益……”

附錄1:寫在大壩上的歷史

謝朝平2007年

“搖籃”憂思錄

中學課本里這樣介紹我們民族的那條母親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它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彙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 75萬多平方公里,是維繫炎黃子孫血脈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的第二大河,中國人都公認她是自己的母親河和“搖籃”。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中期,散佈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上的黃帝族和當時的蚩尤族、炎帝族同為中國遠古時代的3個部族。後來炎帝聯合黃帝攻殺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黃帝族的人民逐漸融合,並定